隨著《人民的名義》的熱播,劇中被達康書記批評的光明區(qū)信訪局低矮的窗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蹲式窗口”最近也浮出了水面,先是鄭州市社保局辦事大廳被報道窗口設計不合理,,以至于辦事民眾“站也不是,,蹲也不是”,后是湖南株洲火車站派出所的制證點,,因窗口距離地面80厘米,,辦事群眾不得不蹲在地上咨詢。
透過辦事窗口 群眾看到的是政府形象
都說藝術源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但是,從最近接連出現(xiàn)的“窗口事件”來看,,現(xiàn)實遠比戲里更“精彩”,。想象一下,一個成年人在公共服務窗口或蹲或跪,,個人的尊嚴跌份不說,,職能部門或政府的形象是不是也由“窗口”變“創(chuàng)口”了呢?[詳細]
冰冷的玻璃隔斷,,隔開了辦事群眾與職能部門的距離,;低平的窗口設計,矮化了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有部門解釋,,這樣的高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但可想而知,,這些窗口背后的服務思維,,卻不符合人民群眾的需求。[詳細]
蹲式窗口長期存在 說明公共管理服務太粗糙
蹲式窗口長期存在,,表明服務單位和辦事群眾之間,,缺乏一種穩(wěn)定的意見表達機制,以及一種有效的受理反饋機制,。雙方沒有良性互動,,百姓即便感受到不適,也無法下情上達,;就算講出來,、說出去,恐怕也難以對現(xiàn)實產生影響和作用。久而久之,,大伙兒沒地兒說也就不愿說了,,加劇了部分公共部門維持現(xiàn)狀的惰性,導致公共服務水平的下降,。[詳細]
從現(xiàn)實來看,,蹲式窗口還只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一個注腳而已,。希望城市管理者能執(zhí)著于服務細節(jié)的完善,,在公共服務的供給上精益求精,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