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穿越課”受熱捧,此處不能盡掌聲
2016-03-10 16:46:36? ?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大學“穿越課”受熱捧,審視需冷靜 張?zhí)m軍 單就此課程而言,,內(nèi)容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這當然沒說的,。但也僅此而已,。說得更直白些,其之談古論今,,旁征博引,,在解說套路與詮釋方式上,與人們普遍熟知的“大話”西游,、“水煮”三國,、“戲說”紅樓等,頗有神似處,。如此之下,,其受眾中,如果對其非?!案忻啊?、特別“上心”的,是一群“才疏學淺”的小學生,,或是文化知識水平不高的尋常百姓,,倒也“高山流水”,稱得上“知音”。但事實偏偏是,,對其趨之若鶩的是一群大學生,,是歷經(jīng)十年寒窗苦,并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中,,翩然勝出的“佼佼者”,。 這說明什么?說明此穿越課雖被熱捧,,其背后還有一些不正常的東西,。比如,在此追捧的人群中,,只為搜奇獵艷,,滿足一己好奇心的有幾何?盲目跟風,,只圖好玩與熱鬧的,,又有多少?與此同時,,真正對先秦那個時代的文化有敬畏之心,,想通過“穿越”而實現(xiàn)知識上“超越”與認識上“飛越”的,又有多少,? 無疑,,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中,通過“摸爬滾打”而勝出的大學新生,,其在公共課選修上,,個人興趣愛好固然需尊重,同時也需校方給以積極引導,,在追求有趣好玩之外,,還應習得“寧靜致遠”“板凳坐冷”之功。 [詳細] 還有誰該來聽聽“先秦穿越技能”課 劉劍飛 從學生的報名程度來看,,這門先秦穿越手冊的課程還是十分受歡迎的,,這門課程不僅讓學生了解上古時期更真實確切的生活,也是一次歷史課的補漏,。 對于上古時期的生活狀態(tài),,很多人都充滿好奇,不僅上古時期,,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生活都讓人好奇,,尤其是朝代的風土人情、百姓的飲食,、服裝等方面的知識等都令人好奇,,可是很多時候,歷史書中關于這些朝代的介紹和記載往往都是關于歷史大事件,很少有關于百姓飲食,、服裝等生活細節(jié)方面的介紹。如今,,福建師范大學開設的這門《先秦穿越手冊》課程不僅是一次知識普及,,還是對歷史課的一次補漏。 可是應該來聽聽這門課程的卻不應止于這些學生,,那些影視編劇和導演,,也應該積極來聽。我們在觀看一些影視劇,,尤其是歷史題材影視劇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一些穿幫穿越現(xiàn)象,這些都是歷史知識欠缺的體現(xiàn),,也是創(chuàng)作不嚴謹?shù)谋憩F(xiàn),,更是不尊重歷史所致。影視劇雖然是藝術作品,,但是藝術加工也應該尊重歷史,。因此,這些影視劇編劇或者導演應該積極補補歷史課,,真正了解歷史后就不會在影視劇中出現(xiàn)隨意解構(gòu)歷史,、張冠李戴、道具穿越,、劇情穿幫等尷尬,。 [詳細] 精彩短評: “奇葩”選修課并不奇葩 它恰恰是一種新教學方式的嘗試,以講故事一樣的授課方式或者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消化枯燥的知識,,不但能加深學生的理解力,,也豐富了高校的課程建設,裨益良多,。其實,,高校頻頻開設的另類選修課,像廈門大學的爬樹課,,天津大學的戀愛課等,,都是高校公選課的改革,其目的無非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只要學生能夠從中受益,即使是一些小眾的選修課也能“化腐朽為神奇”,。(孫明) 我猜上“先秦穿越”課不會有學生逃課 創(chuàng)新是活力之源,,教育更是如此。從“大學生逃課”的背后,我看到的是大學課堂教育的“板結(jié)”,。從“先秦穿越”的創(chuàng)新,,我看到了改變“板結(jié)”的希望。既然能在公共選修課上創(chuàng)新,,為何不在平時授課方式方法上大膽創(chuàng)新,?(孫維國) 穿越式講課不能淺嘗輒止 穿越式講課是一個值得肯定的思路,但應該是個楔子,,而不是全部,。若滿足于淺嘗輒止的喧鬧,或陷入華而不實,、喧賓奪主的另一個誤區(qū),。畢竟,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要想在學習的汪洋中成功“穿越”,來去自如,,要想高等教育改革取得實效,,還需要實實在在地下一番“真功夫”。(斯涵涵) |
相關閱讀:
- [ 11-05]“乳房美學”選修課有必要變必修課
- [ 11-04]“乳房美學”選修課,,教育創(chuàng)新還是嘩眾取寵,?
- [ 11-04]“乳房美學”選修課?別太戀棧標題黨
- [ 10-12]大學選修課設置可別太隨意
- [ 10-08]“戀愛學”選修課能學到啥
- [ 09-22]“戀愛選修課”品出“雞肋”的味道
- [ 09-06]理工科大學開設《知味》選修課是創(chuàng)新
- [ 04-23]小學選修課,,為興趣培養(yǎng)“私人訂制”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