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已叫板,,且看部門應戰(zhàn)
2015-01-16 09:46:39?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對導報曝光高崎火車站周邊餐館宰客頻遭投訴,,相關的物價所人員稱已詳細記錄下來,,并已著手聯合街道辦等相關部門,這幾天將對周邊餐館進行整頓,,在此也督促涉事餐館自行整改,。(詳見今日《海峽導報》19版) 如果明明價格不公道還這般張狂,那我們就想問問,,老板何來的底氣,?因為這樣就不僅賺錢心狠,而且有點無法無天的味道了,,換句話說,,這不是明明白白在跟監(jiān)管部門叫板么? 但看看消費者投訴的案例,,就覺得老板“張狂有理”:15元標價的快餐結賬卻變?yōu)?3元,。據說消費者“舉報”了,警察也來了,,該老板的“立場”貌似不怎么堅定——價格好歹低了大半,。但即便這樣,能算是消費者維權的“勝利”嗎,?警察畢竟是負責治安的,,來“協(xié)調”這種問題雖然會比沒人管好一些,但20元的標價也高出“標價15元”吧,? 不清楚前后老板是否就是同一個人,。就算不是,也應該是“貪心所見略同”,。沒舉報“宰一刀”,,舉報了照樣可以“宰一刀”(雖然下手沒那么狠了),貌似宰了也白宰,,那何樂而不宰,? 也許,,有人以為偌大火車站,不差餐飲店,,東家不厚道,,那就去西家。但是,,對不起,,你可能要失望了。 老板稱“火車站附近都這樣”,,別以為老板貪心加失信,,他們的話聽不得。從記者體驗的情況來看,,這老板這次倒可能透露著一點“誠信味”:記者走了多個店面,,雖然也有實在的店家,但價格虛高的不少,。要想不被宰,,可能就得撞運了。價格還只是一個方面,,另外,,一些店家存在著環(huán)境衛(wèi)生差、設施不規(guī)范等諸多亂象,。店家“宰”的不只是消費者的腰包,,連同文明城市的牌子,都可能被“宰”掉一個角,。 執(zhí)法不亮劍,,店家才宰客。對于高崎火車站周邊的餐飲店亂象,,只靠負責治安的警察來“協(xié)調”明顯太溫柔,應該由對應的主管部門重拳出擊,,全面整治,。不僅要針對個案投訴作出反應,要嚴厲懲處,,也有必要建立誠信檔案,,對于那些一犯再犯的店家就得一票否決。一旦宰客要面臨巨額罰款,,甚至于可能卷起鋪蓋走人,,還有老板敢那樣叫囂否?,! 不管是公然的虛高價格,,還是15元變43元,,都可以看做是在與監(jiān)管部門叫板,更別提消費者投訴的“你舉報我也還是這樣”?,F在的問題是,,面對這樣的戰(zhàn)書,監(jiān)管部門將如何接招,?且讓我們看看相關的物價所“著手聯合街道辦等相關部門”,,“這幾天”將如何“進行整頓”,又是怎么“督促涉事餐館自行整改”,。 別讓景區(qū)和車站成“價格特區(qū)” □郭元鵬 一些地方的景區(qū)和車站似乎成了“價格特區(qū)”,,這里的價格在年年歲歲的消費者舉報中,成為“花相似”的傷痛,。 當然,,這些現象的出現很大的原因還緣于這些地方流動性很大,一些商家做的是一錘子買賣,。如果商家說“你舉報也是這樣”,,那么,監(jiān)管部門是不是也能像楊鈺瑩唱的歌曲一樣——“我的小臉紅撲撲”呢,? 但越是對這樣的地方,,監(jiān)管部門越是應該加強監(jiān)管的力量。如果監(jiān)管部門對這些地段不愿意格外發(fā)力,,那么它們就有成為“價格特區(qū)”的可能,,在這樣的背景下“你舉報也是這樣”未必不是實話實說。 開戶門檻降低 黑氣市場將消失 □孫曙巒 導報記者14日從廈門華潤燃氣獲悉,,為解決外來工的正規(guī)用氣難題,,目前,島內外液化氣開戶已全面降低門檻,,今后只需暫住證和身份證就可開戶,。(1月15日《海峽導報》) 明知黑氣隱患多多、明知政府禁用黑氣,,可以前一些人依然可能成為黑氣用戶,,因為正規(guī)氣門檻對他們來說偏高。 我們知道,,要想除掉一塊田里的野草,,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田里種滿莊稼;同樣地,,要想徹底將黑氣逐出市場,,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家用上正規(guī)燃氣。 好在華潤燃氣及時降低了開戶門檻,,即使一些外來工不能及時提供暫住證,,只要能通過房東提供有效的居住證明,,也可開戶。相信隨著門檻的降低,,正規(guī)燃氣的市場占有量將會不斷擴大,,黑氣的市場將進一步萎縮并最終消失;相應地,,市民用氣的安全系數也就提高了,。 |
相關閱讀:
- [ 01-15]火車站“宰客飯”損的是廈門“臉面”
- [ 12-16]割除景區(qū)宰客毒瘤別總靠一陣風
- [ 10-15]該下大力氣治理宰客的短視行為
- [ 10-13]三亞“宰客門” 何時能關上
- [ 10-13]三亞為什么就是治不好宰客問題?
- [ 10-08]大雁塔“照相門”是景區(qū)宰客的縮影
- [ 07-30]導游宰客不能依賴強化執(zhí)法求解
- [ 06-16]水立方免費照相是變相宰客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