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零時10分左右,,湖南臨澧一中兩名高一男生相約從學生宿舍5樓跳下,。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后確認,,游某當場死亡,,龍某仍有微弱呼吸,,后經搶救無效死亡。警方通報稱,,已查明兩名學生系因“不堪學習壓力”相約跳樓自殺,。目前,校方及相關部門正在調查事發(fā)時兩學生心理狀況,,尚無明確結論,。(9月23日《京華時報》) 兩名花季少年因為高中學習壓力大相約自殺,聽罷這樣的消息讓人痛心不已,。兩個家庭從此陰陽兩隔,,家長撕心裂肺的痛苦我實在不忍描述。應該說,,學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教育體驗是兩名孩子跳樓自殺的重要原因。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學習環(huán)境變了,,課程難度增加了,特別是重點中學,,尖子學生如云,,學習競爭更為激烈,學生因為成績不理想產生心理落差在所難免,。問題是,,面對孩子的心理波動,家長盡到了責任沒有,?老師做了心理疏導工作沒有,?家長給孩子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責備,;學校重視學生心理疏導,、調適工作,打開學生的心結無疑很重要,。 但是,,換個角度看,學生不堪學習壓力自殺不僅是心理問題惹的禍,,更是對當下應試教育體制的控訴,。應試教育誤導了孩子,加重了孩子的課業(yè)負擔,,影響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少有識之士都認識到了減負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教育部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出臺了不少“減負令”。應該說,,在教育部門的重視下,,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狀況也有所改觀。但學校對減負到底會重視到什么程度呢,?再說,,學校不抓升學率了,家長也未必買帳,。因此,,給孩子減負的關鍵不在于下達多少減負令,而在于創(chuàng)新教育評價機制,,扎實推進減負政策措施的落實,,切實減輕孩子的課業(yè)負擔。 其實,,教育者對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的危害不是不懂,,為孩子減負的辦法并非沒有。從中央到地方都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推進減負政策,。改革中考制度、高考制度……一些減負令描繪的愿景很美好,,但是“減負令”再漂亮,,關鍵還在落實,。如果沒有配套措施跟進,,再好的減負令也可能事與愿違、變調走樣,。 正如某教育官員所言:“由于減負牽涉的問題和環(huán)節(jié)涉及到教育最深層的內核和導向問題,,改革起來相對困難?!北M管國務院最近提出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比如,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等等。但是,,高考不分文理科,,也意味著學生整個高中階段文科、理科知識都要學習,,而且高考也要參考高中三年學業(yè)水平成績,,學生的課業(yè)負擔是增加還是減輕,有待觀察與驗證。在優(yōu)質教育資源尚未大眾化,、還要依靠考試成績選拔人才的當下,,孤立地談減負殊為不易。不僅是學校與老師不愿意“減負”,,家長也普遍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身體方面只考慮增加營養(yǎng),至于孩子的課業(yè)負擔,,即使家長心疼孩子太累,,學校嚷嚷為孩子減負,但是為孩子的前途著想,,并不愿意減輕孩子的課業(yè)負擔,。一道道減負令的實際效果往往被應試教育消弭得所剩無幾。 在我看來,,學生不堪學習壓力自殺,,實際上就是“素質教育講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干得扎扎實實”的真實寫照,。在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的當下,,考試成績是一名普通學生升學的通行證:考試成績的好壞不僅直接關系學生的命運,也是老師身上難以擺脫的緊箍咒,。學生成績,,還是教育部門對學校,學校對老師,,家長對學校進行教育評價的硬指標,。特別是高中學生,面臨三年以后的高考,,功課任務更重,。學習成績跟不上不僅心理有落差,也意味著三年以后很難上一所心儀的大學,。 因此,,面對學生“不堪學習壓力自殺”的“血淚”控訴,如何減負是一個具有技術含量的問題,。減負令如何契合教育現實,,減負指標如何執(zhí)行,如何監(jiān)督與問責,,都應有周到的制度安排,。除了出臺減負令以外,教育部與地方教育部門還應健全教育監(jiān)督機制,,改革教育評價手段,,淡化升學率宣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實現教育的均衡發(fā)展,,營造公平的教育環(huán)境,,把學生從繁重的學習任務與應試教育壓力下解放出來,讓每一名學生都受到適合其發(fā)展的教育,,快樂,、健康成長。 |
相關閱讀:
- [ 09-15]減負,,讓廈門經濟蓬勃發(fā)展
- [ 09-02]簡易書袋“減重”難“減負”
- [ 09-01]為企業(yè)減負,,就是為發(fā)展加油
- [ 08-28]“刪詩”如何為小學生減負
- [ 06-23]取消一二年級英語課真的“減負”了嗎?
- [ 06-12]以醫(yī)院分級治療給醫(yī)患關系“減負”
- [ 06-03]給企業(yè)減負,,老話題要有新思路
- [ 04-30]引導依法討薪需程序“減負”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