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公交車上給老人主動讓座了,但偶爾遇到一些讓人無語的情況,,你還會讓座嗎,?7月16日下午,剛做完兼職踏上回程的大三學生王丹丹(化名),在276路公交車上,一名老人將唯一的空位讓給了十六七歲的孫子,卻要求坐在一旁的王丹丹給其讓座,。王丹丹沒有讓,老人一直大聲抱怨其沒教養(yǎng),,惹得車上乘客一片討論,。(華龍網(wǎng) 7月20日) 給老弱病殘讓座,,在公眾當中已經(jīng)基本形成共識,但依然不夠牢固,。一趟公交車上,,只剩一個空座時,老太心疼自己年輕力壯的孫子將僅存的座讓給孫子,,卻強令他人給自己讓座,,讓開了二十多年公交車的司機都覺得是頭一遭,老人給孫子讓座,,轉身要求他人給自己讓座,,此種“輾轉讓座”,孰是孰非,,理越辯越明,。不能不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德育公開課, 圍繞著“輾轉讓座”,,有的網(wǎng)友表示,,遇到這座情況自己會主動讓座,老人畢竟是老人,;有的網(wǎng)友則認為,自己的孫子都不給親奶奶讓座,,教孫無方,,我也不可能讓座。有的網(wǎng)友甚至直呼,,自私的人變老了,,老人變自私了,對老人進行人身攻擊等等,。 其實,,“輾轉讓座”只有一個焦點,即給老人讓不讓座的問題,。只不過在給老人讓不讓座中穿插了“輾轉讓座”的插曲,。 首先,在此次事件中,,老人堅持了讓座的雙重標準,。對于自己的孫子,則堅持親情優(yōu)先于道德,,而對他人則堅持“我是老太必須給我讓座”的命令式道德訴求,。在這種雙重標準之下,在其他外人看來,,就會形成不平衡心理,,不給溺愛孫子的老太讓座也就有了情感上的基礎,。 其次,作為讓座事件中的焦點人物之一,,老人的孫子則缺乏些應有的擔當,,不僅缺少對長輩的關照,還沒有主動擔當起讓座這個基本的道德,,使“輾轉讓座”成為引發(fā)公眾爭吵的焦點,。 讓座問題,說到底是個人道德問題,,從另一方面講,,個人花錢坐公交占到了座位,再行讓座就是個人的權利,,這種觀點沒有什么錯誤,,但卻無意中混淆了法律和道德的界線,對于讓不讓座的問題解決并沒有益處,。 有的老年人為了不減輕年輕人負擔,,甚至提出分段出行的呼吁。這種相互尊重的風氣,,才是有助于讓座之風的興盛,,換句話說,獲得他人尊重首先需要自尊,。 當然,,對于守道德之人而言,公交讓座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負效益”,,但在一個社會群體而言,,則會形成“共受益”的局面。 “輾轉讓座”糾結的是讓座與否,,卻反映著人們對讓不讓座的道德認同仍有差異,,不管誰對誰錯,至少在這次事件中,,將讓座問題成為大家共同談論的焦點,。事越說越清,理越辯越明,,相信通過這次“輾轉讓座”風波,,能夠令讓座這風的認識更加深入,減少偏差,,給道德一個空座,,給殘弱一次關懷。 |
相關閱讀:
- [ 12-12]面對讓座者被訛200元,,少一點憤怒 多一點奮行
- [ 12-12]讓座遭索賠,,“尊老愛幼”情何以堪
- [ 11-18]讓座不只是年輕人的專利
- [ 10-09]“讓座門”何時休,?
- [ 09-28]“讓座立法”不能超越可操作性
- [ 09-28]公交立法:抹殺“讓座”中的互助精神
- [ 09-28]“不讓座就下車”是立法崇拜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