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太豐滿 真相很骨感
zs-bk.com?2012-01-17 11:11? 朱少華?來源:東南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近日,,南京市政法委書記劉志偉接受采訪時稱,輿論和公眾認知的“彭宇案”,,并非事實真相,。劉志偉稱:彭宇曾承認確實與老太徐壽蘭發(fā)生碰撞。在南京中院二審前,,雙方達成和解協(xié)議,,主要內(nèi)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上就本案披露相關(guān)信息,。(據(jù)1月16日瞭望新聞周刊) 如同一尊光彩奪目人人敬仰的神像,,頃刻間不僅轟然倒塌,更露出原來枯枝泥胎的真容,,讓人不僅頓生悲憐,,更有一種被愚弄被嘲諷的尷尬。這幾年來,,隨著社會公德的起起落落,,彭宇總像一根金色的杠桿在我們的眼前晃動。對于這個名字,,我們給予了太多的厚望,。甚至已經(jīng)不把彭宇當成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一個捆綁著太多道德元素一個“神”,。我們膜拜,、拔高、更在神話他,。而現(xiàn)在真相顯現(xiàn),,竟然如此的干癟骨嶙,甚至猥瑣不堪,。愿望和現(xiàn)實盡然相差的這么遙遠,,這個“玩笑”開的太殘酷了。 但是回過身來讓我們看看這一事件的前前后后,,才發(fā)現(xiàn)我們對一個平平常常的事件,,賦予了太多的想當然。作為以年輕人來說,,看到有老人倒在地上“當然”要去出手幫扶,。而老人摔傷為了能輕松治療“當然”會倒打一耙。在經(jīng)過彭宇的“欲說還羞”,,記者的著色和放大,,老太成了“老污婆”,,彭宇就成了“高大全”了。但是人們似乎忘記了基本的人性道德美丑是沒有年齡性別局限的,。年輕的彭宇如果老老實實地認賬,,不僅丟人,更要大把的賠錢,。而如果能“把壞事變好事”,,不僅能博得社會的廣泛同情,能出名,,更能把幾萬元的醫(yī)療費“賴掉”,。也可以說,擺在彭宇面前的誘惑要比老太的大得多,。但是因為彭宇的辯解太迎合社會的善良心里了,,于是,這里一出聲,,那邊馬上就被上千倍上萬倍的放大,,以至于真正的事件真相沒人注意更不需要注意了。 應(yīng)該說,,在彭宇的問題上我們其實是在進行著一場“全民造神”的行為,。不僅不相信彭宇會在這一事件中造假,就是在此以后的所有扶老事件中都是一邊倒的譴責老人了,。一時間老人倒地似乎就是為了訛人,、倒打一把。倒地的老人不僅被妖魔化了,,更成了社會道德淪喪的罪魁禍首,。而就是在彭宇案中一個明顯的矛盾卻被我們忽視了。按照公眾的猜想,,“做了好事還賠錢”的彭宇在法院判決后,,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向媒體記者“鳴冤叫屈”。而在當時的語境下,,彭宇如果這樣做肯定會得到社會的大力支持,。但彭宇卻同意了“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上就本案披露相關(guān)信息”的附加條件,。這是為什么,?彭宇不是蠻有理嗎?有理干嘛還要同意“封口”,? 彭宇太豐滿,,但真相卻很骨感。而那個太豐滿的彭宇是我們想象的,,甚至是媒體記者們有意無意的塑造出來的,。而現(xiàn)在這個骨感的彭宇才是真實的彭宇,。對待這樣的大起大落,,我們也永不著太失落,。因為這就是生活,就是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更應(yīng)該看到,,公眾之所以把彭宇想象成道德上的“高大全”,恰恰說明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更需要“彭宇”的那樣一種精神,。彭宇倒了,,那種扶老的精神不能倒。而要扶起這種精神,,更需要我們一起動手,。 |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17]彭宇案:一場沒有贏者的游戲
- [ 01-17]社會共識早已超越“彭宇案”的爭議
- [ 12-09]“彭宇案第二”帽子不能隨便亂扣
- [ 10-28]網(wǎng)傳“彭宇翻案”是一種訴求
- [ 10-27]重塑司法思維比“彭宇案”翻案更重要
- [ 10-09]不要濫設(shè)“彭宇案”議題
- [ 09-30]“彭宇案”是否錯案,法院應(yīng)有明確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