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廢除死刑是對司法不公的救濟(jì)
前不久,,緣起于藥家鑫案,,中國接續(xù)爆發(fā)了關(guān)于死刑存廢的激烈爭論。說“爆發(fā)”或有不當(dāng),,只是戰(zhàn)火重燃而已,。自然,如我在上文所言,,這種爭論不太可能有定于一尊的答案,。然而,最終淪為口水戰(zhàn),,令爭論者生出雞同鴨講的恐懼,實(shí)在是一種悲劇,。
要緊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意識。最起碼,,某次爭論后,,我們就再也不必為一些偽問題而徒費(fèi)口舌,黯然傷神,。論及死刑存廢,,我只想追問一點(diǎn):死刑存廢之爭是一個什么問題?
在中國這樣的成文法國家,理所當(dāng)然,,首先是一個立法問題,。假如立法廢除了死刑,也許今日的輿論世界就該是保存死刑一派大行其道呢,。在此,,可引出一個相爭不下的焦點(diǎn):廢除死刑,應(yīng)從個案(司法)開始,,還是立法開始,?
這就像問,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其實(shí),從哪里開始都一樣,。因?yàn)槿狈€案的推動,,立法者沉重的屁股永遠(yuǎn)不會挪動一公分(典型如孫志剛之死與《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之廢止);假如立法不動,,只是個案震動,,正義則可能患上選擇性失明,個案則可能成為司法腐敗的缺口——譬如有些人質(zhì)問,,為什么單單在藥家鑫案,,你呼吁廢除死刑,你是不是收了藥家的封口費(fèi),?我的意見是,,從個案開始,從立法終結(jié),。兩者之間的距離,,越短越好。
其次,,死刑存廢之爭,,是一個司法公正問題。為什么我分析許邁永案不至引起死刑存廢之爭,,因?yàn)樵诠娍磥?,一審判決足夠公正。為什么夏俊峰案再次激蕩了廢除死刑的論調(diào),,因?yàn)榭辈彀盖?,夏俊峰殺、傷城管,,可被認(rèn)定為正當(dāng)防衛(wèi),,哪怕判定他防衛(wèi)過當(dāng),量刑亦不至死,。一二審皆處死刑,,難免被指司法不公。此刻,,呼吁廢除死刑,,實(shí)乃對司法不公的一種挽回,一種救濟(jì),。
這還可用來解釋,,為什么是這些死刑案,而不是那些,,會引來廢除死刑的呼吁,。對于司法權(quán)的公正度,公眾心中另有一桿秤,。如藥家鑫案,,他們認(rèn)為法院很可能受到了外力的壓迫,本來就十分虛弱的司法公正之根基如風(fēng)中搖曳的燭光,,故喊殺不絕,,以至被視為民意暴力。但是,,到了夏俊峰案,,還是同一批人,卻不再喊殺,,而是喊活,。雙面人,兩邊倒,,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非也,。他們的風(fēng)向,,取決于司法公正的風(fēng)向。
死刑存廢之爭,,還是一個倫理問題,。有人批判民意暴力,說中國人不識寬恕為何物,。事實(shí)上,廢除死刑未必代表寬恕,,堅持死刑未必就是不寬恕,。而且,,寬恕的權(quán)力,第一在法律手中,,第二在受害人手中,,第三才落到公眾手中。你在談寬恕以前,,應(yīng)先問問受害人是否愿意寬恕,,法律是否愿意寬恕。誠然,,圖圖大主教說,,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但這句話正面臨濫用之虞,。它應(yīng)該有其前提:沒有真相就沒有寬恕,,沒有公正就沒有寬恕。無條件的寬恕乃是對罪惡的縱容,,正如無條件的容忍乃是對專制的拜服,。當(dāng)寬恕被無限濫用,當(dāng)?shù)赖聹S為矯情,,我們才沒有未來,。
- 2011-05-11小販夏俊峰該不該被判死刑
- 2011-04-28取消"死刑雙軌制"當(dāng)提上日程
- 2011-03-25別因“萬人皆曰可殺”而坐實(shí)藥家鑫死刑
- 2011-02-28死刑罪名“瘦身”讓刑法更“給力”
- 2011-01-25死刑裁決不能僅由一票之差決定
- 2010-12-28且慢為“土地奶奶”的死刑叫好
- 2010-12-2175歲以上不適用死刑,,尊老何必用法律做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