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別總拿"消息人士"試探民意
www.fjnet.cn?2011-01-06 11:13? 劉晶瑤?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我來說兩句
2010年,車船稅立法,、拆遷條例修改,、北京治理交通擁堵等民意征集活動,都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guān)注和參與。然而,有些意見征集的背后,我們都曾經(jīng)看到過“消息人士”和“專家說法”若有似無的身影,。其實,公眾真正期盼看到的,是一個公共政策的出臺,從醞釀,、調(diào)研伊始,就以謙虛誠懇的態(tài)度俯首問計百姓,探詢民眾的意見態(tài)度,而并非猶抱琵琶半遮面式戴著“消息人士”的面具來試探民意。這樣的“手法”剛開始或許還能收到“奇效”,但“玩”得多了,慢慢地也就被人識破了,效果將大打折扣,。更不值的是,會消耗民眾的參與熱情,減損政府部門的權(quán)威和公信力,。
其實,就重大公共政策征集民意,本應(yīng)是建設(shè)公開,、透明、高效政府的題中之意,只有充分獲知民眾的真實想法,、需求,將各方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訴求都給予充分考慮,、前期充分融合民心民意的政策,才會在推出之后獲得民眾的支持,才不會變成推行不下去的“紙上政策”,甚至引起民怨的惡政,。
任何公共政策的制定,都需要綜合考量方方面面的利益,在各方利益的充分博弈之中,自然很難一下子確定出令每一方都滿意的方案。其實,對于誠心地征民意,、集民智,充分博弈的公共政策,即使不是那么完美,民眾也不會有太多苛責(zé),。因此,政策制定者與其老拿“消息人士”來試探民意,還不如大大方方地打開征集民意之門,主動讓公眾參與公共政策的制定中。也只有正大光明地征集民意,而非“小偷小摸”式地試探民意才能受到民眾的尊重,才能獲取真實的民意,。
相關(guān)新聞
- 2010-11-10公共政策對“搭便車”者要有寬容心
- 2010-10-28公共政策應(yīng)避免“快餐化”
- 2010-10-08公共政策一心試錯為哪般
- 2010-01-18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漁業(yè)發(fā)展成就 當前漁業(yè)公共政策十大亮點
- 2009-12-07產(chǎn)業(yè)利益不是公共政策的決定因素
- 2009-11-15公共政策不能被戶籍“一票否決”
- 2009-09-07由公共政策角度看新農(nóng)保制度的進步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