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陳從福州一銀行的兩個賬戶分別取了17000元和43000元,回家后,,他發(fā)現(xiàn)那個取了43000元的賬戶只扣了4300元,。他嚇壞了,趕緊聯(lián)系本報,,希望記者陪他去銀行作見證,,證明他沒有欺詐銀行,如果記者沒空的話,,他要報警請警察來證明自己的清白,。(12月26日《海峽都市報》)
事實上,,這次是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出了出錯,少敲了一個0,。但該市民卻“嚇壞了”,,以至于把銀行當成“鱷魚潭”,自己則成了必須主動過河的“非洲野馬”,,拉上記者陪他去銀行,,否則怕自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韓寒說過,,世界上沒有一個國民,比中國人更好管理,。迷糊幾把再恐嚇幾把,,就基本能搞掂一切“卵民”或“刁民”,最后統(tǒng)統(tǒng)成了“良民”,。我之前說過,,中國的道德已成一條T型褲,裹不住幾片肉,,繼續(xù)演變下去,,總會有一天連T型褲都嫌布多,成了C褲,。
但現(xiàn)在,,我們看到了銀行的“力挽狂瀾”,硬生生地拔高了中國人的道德意識,。要知道,,這是個生活壓力重重的社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民幣的重要程度不亞于自己的親爹,,民眾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讓自己體驗到“拼爹”的快感。但,,銀行的錢例外,。即便是人家工作失誤,主動“送錢”,,民眾也是避之如“瘟神”,。按常規(guī)思維推理,這錢屬“非偷非搶”,,沒有強烈的“拾金不味”精神的人,,估計都會抱著僥幸的心理,斷然不會出現(xiàn)用戶“嚇壞了”的奇怪現(xiàn)象,。至少,,可以學習網(wǎng)民的辦事“風格”,,給銀行發(fā)一封告知信,對其上門討要時間,、在哪個樓梯口等候,、要開哪些證明材料等進行“告知”。
牛皮不是一口氣吹出的,,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銀行對民眾的“震懾力”非一日之功,是基于其之前的種種行徑,。翻開報紙,,似乎到處都充斥著銀行的“喊打喊殺聲”,而且,,幾乎每次都“喊殺”成功,。面對蹺勇善戰(zhàn),不管是正義之戰(zhàn),,還是非正義之戰(zhàn),,都能戰(zhàn)無不勝的銀行,一直處于弱者地位的民眾,,焉能不心驚膽戰(zhàn),?!
由此,,我們也終于理解了該客戶的“嚇壞了”處境,,看似非正常,其實很正常,。
- 2010-12-10銀行收費新規(guī)難產(chǎn) 只因“領(lǐng)導太忙”?
- 2010-11-19ATM機頻吞錢,,如何向銀行維權(quán)
- 2010-11-08“生女是招商銀行”的社會隱喻
- 2010-10-26國有銀行當告別“不死鳥”傳奇
- 2010-10-20讓公民膽寒的銀行“降半旗”風波
- 2010-09-16從窮人存錢補貼富人談銀行加息
- 2010-09-03銀行有什么權(quán)力“拘禁”儲戶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