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銀行發(fā)布的報告顯示,,隨著城市化的進程,,高房價壓力下,,中國“重男輕女”已不是主流。媒體調查顯示,,因男孩的養(yǎng)育成本太高,,半數(shù)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外,其余大多數(shù)人表示更愿生女孩。有人調侃:男孩是“建設銀行”,,要置業(yè)買房,、筑巢引鳳;女孩則是“招商銀行”,,用火眼金睛招夫引婿,。
招夫引婿、招財進寶當然要好過置業(yè)買房,。后者必須苦苦奮斗,,成效如何還要視房價的高低起伏而定,估計開發(fā)商一瞪眼,,房價一飆升,,就夠“建設銀行”們氣喘吁吁追好多年的;前者,,則只需要有精準的判斷力即可,,何況背后還有個指揮若定的丈母娘在幫著參謀?所以這兩個選擇的性價比,,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科學技術可以提前判定腹中孕育的是男是女的情況下,,說不定這一“比”,,會將我國已經(jīng)偏倚多年的男孩女孩比例給一舉矯正過來。
因此,,應當感謝世界銀行,,以國際主義精神發(fā)布這樣“無心插柳”的報告,客觀上應能讓曾憂心于這一基本國策“痼疾”的計生委官員們,,可以長吁一口氣了,。說不定還可以像前一段陣子有人喜滋滋發(fā)布我國GDP已躍居世界第二一樣,宣稱延續(xù)幾千年的重男輕女觀念,,今朝得以紓解,,以此作為政績“昭彰”一下子。
但是,,細品此則消息,,還是有點心酸難抑。因為“銀行”在百姓的眼光里,,主要是用來存錢的,,為人父母者勤懇工作一輩子,自己的醫(yī)療,、養(yǎng)老事宜顧不上從容謀劃,,就要迫于形勢,為孩子的安身立命提前精打細算?!敖ㄔO銀行”不必說了,,男人不就是頂天立地養(yǎng)妻蔭子的主兒嘛,必得硬起頭皮在社會上打拼,,甚至所謂的純真愛情,,都會漸漸幻化成鏡花水月,成為世俗,、功利的犧牲品,。即便生下的是個“招商銀行”,老丈人丈母娘看似可得一時的悠閑,,但女兒嫁給的那位,,可是一家“建設銀行”啊,“建設銀行”的建設難以為繼了,,管不管,?“建設銀行”資不抵債、瀕臨破產了,,扶不扶,?在中國人生存成本愈來愈大、難堪重負的情況下,,“銀行”,?不過供親朋好友產房賀喜時說說的吉祥話而已。真當真,,才是傻帽一個,!
可恨的是高房價。有統(tǒng)計顯示,,在中國,,房屋價格是家庭年收入的30倍。一邊是普通民眾在高房價之下的尷尬人生,;另一邊是“地王”紀錄被不斷刷新,,地價節(jié)節(jié)攀升。中央近年屢出“重拳”新政,,可房價在黑心房地產商和追逐政績地方政府的默契合謀下,,依然堅挺。難怪美國著名雜志《福布斯》近日評選出了全球七大金融泡沫,,“中國房產”位居第二,。近日又爆出了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以鉆政策空子為特征的“圈地運動”導致農民紛紛“被上樓”的沉重一幕,。在這樣的語境下,,還有必要區(qū)分“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哪個能帶給父母更多的福祉嗎?“不管是八百年,,還是一萬年,,都是我的歌”;不管是建設銀行,,還是招商銀行,,兜里不多些銀子,都沒有資格“入行”,!
可嘆的還有教育成本的高漲,。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培林在《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中指出,“連續(xù)數(shù)年,,多項關于城鄉(xiāng)居民儲蓄目的的調查中,,子女教育費用均被排在第一位,超過養(yǎng)老與住房,,這并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在1997年即成為全國人均GDP最早突破3000美元大關的上海市,,抽樣調查顯示,,不同階段孩子的費用在家庭總支出中的比重在39%到52%,其中初中階段子女為46%,,高中階段的為51%,,大學階段的為52%。這項支出的具體數(shù)額又是多少呢,?“算到16歲以前,,經(jīng)濟總成本約為25萬元,;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則家庭支出高達48萬元!”48萬元,,按照目前普通工薪階層父母的平均收入來衡量,,用“拼死拼活”、“下血本”來形容,,恐不為過,。因此即便是“招商銀行”吧,又能輕省幾許,?至于“丈母娘推高房價論”,,不過是無良開發(fā)商用以推卸罪責的屁話而已。誰再給丈母娘栽贓,,我跟誰急,!
曾幾何時,,銀行業(yè)是個令人艷羨的高收入、高福利行業(yè),,即便是時下也比許多企業(yè)滋潤,。用“銀行”來形容生男生女,用“招商銀行”來打趣古代所稱的“弄瓦之喜”,,當然是一種善意的調侃,,也算得上是一種社會進步。但其背后折射和隱喻的社會現(xiàn)實,,則無法不令人感喟,。如此,再來看世界銀行得出的“重男輕女已不是社會主流”的結論,,則根本不值得沾沾自喜,,更應引起警覺和鄭重應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