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鐵道部發(fā)言人宣布高鐵的上座率高達120%時,我和多數(shù)對高鐵運行狀況稍有了解的人一樣,,頗感意外,。因為自從7月1日滬寧城際高鐵開通以來,我已乘過6次,。除了7月1日當天是買的VIP票,,坐在車尾(事先報道可坐在車頭,上車后才知道車頭的VIP座根本不開放),,看不到其他車廂的情況外,,其他5次都看到車廂中的空座,有時看到一節(jié)車廂內(nèi)的乘客不到一半,。就是那間VIP座,,8個座位也只有5位乘客。不過按鐵道部運輸局綜合部主任李軍的說法,,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實在孤陋寡聞,,原來高鐵的上座率有自己的統(tǒng)計標準,“高鐵列車中途停站,旅客有上有下,,席位是可以復(fù)用的,,所以上座率超過100%并不一定超員”。這完全證明,,“中國高速鐵路自運營以來始終保持客流非常旺盛的狀態(tài),,高鐵上座率120%是真實準確的?!?/p>
但我還是不明白,,這樣特殊的上座率有什么意義,因為公眾無法通過這樣的上座率來了解高鐵實際運行的情況和成效,。大家心目中的上座率是很簡單的,,就像一個有1000個座位的電影院,賣掉了800張票又沒有退票,,那就是80%的上座率,。至于買了票不來,或者開映后就走了,,都沒有關(guān)系,,因為票款已經(jīng)收到了。但聽了李主任的解釋才知道,,高鐵的上座率完全反映不出經(jīng)濟效益,,甚至可以與客流的實際情況無關(guān)。舉個極端的例子,,從上海到南京發(fā)出兩列列車,,一列是直達車,上海上了900位旅客,,還有100個空座,,上座率是90%,,以每張票150元計,,收入是13.5萬。另一列車途中???個車站,,也是1000個座位,始發(fā)站至第一站間有800位旅客,,第二站至第五站間完全無人,,第五站至第六站間又有800位旅客,上座率是160%,,以每張票30元計,,收入是4.8萬。那么,90%的上座率與160%的上座率如何比較,?160%的上座率就能證明“客流非常旺盛的狀態(tài)”嗎,?
我記得以前鐵道部門使用“人公里”這個單位,無疑要比簡單的上座率精確得多,。在上面兩例中,,上海南京間以300公里計,前者就是270000人公里,,后者以每段50公里計,,就只有80000人公里,高下立現(xiàn),。
其實,,現(xiàn)在高鐵都用電子票,進站都經(jīng)掃描,,每張票的信息非常完整,,完全可以采用更精確的“上座率”。如上座率應(yīng)該以全程為單位進行折算,,上海南京間應(yīng)以滿300公里為1個基本單位,,像上面假設(shè)的那兩張票,每張只坐了50公里,,只能計為16%單位,。用這種方法計算,后一列車的上座率只有30%,,而前一列車依然是90%,,應(yīng)該比較能反映實際情況。另一種辦法是根據(jù)收入計算,,如每張票以150元為單位,,后一列車的每張票只能折為20%,上座率為36%,。采用這些統(tǒng)計辦法沒有任何技術(shù)上的困難,,卻能使公眾了解高鐵的運行狀況和效益,遠比目前的120%上座率“真實準確”,。
- 2010-08-05福廈高鐵上座率高,,能說明票價便宜嗎?
- 2010-03-17高鐵“上座率”標準并不能衡量民生
- 2010-02-02會有人因“上座率僅8%”的怪現(xiàn)象被免職嗎,?
- 2010-02-02春運火車“上座率僅8%”的水到底有多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