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經國家工信部審核批準,ZZIC研發(fā)的鄭州市網絡問政平臺——網上訴求政務服務系統(tǒng)正式運行,。ZZIC可以通過網絡終端,,和鄭州各縣(市)區(qū)、各部門,、崗位之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每一個受理的網絡訴求,都可通過該系統(tǒng),,在第一時間交辦到160多名垂直辦理員手中,,并利用手機短信提示相關信息。
10月27日,,中原網“心通橋”網絡問政平臺也閃亮登場,。該平臺在網上復制了一個與社會管理部門條塊設置相對應的網絡社會管理平臺,從市到縣(市)區(qū),,再到鄉(xiāng)(鎮(zhèn))辦事處,,最后到社區(qū),每個社會管理部門都在“心通橋”上有一個子平臺,,每個子平臺上都開設有“問題反映板塊”和“公告板塊”,。管理部門對問題處置的每一個步驟都會在網上留下痕跡,網民可以直接監(jiān)督處置過程,,并予以評議打分,。
11月15日,網民“dongcheng”在“心通橋”上發(fā)帖反映登封市東城花園沒有辦理房產證一事,,登封市房管中心在第一次回復時,,給網友道歉,并且解釋了相關情況,。但是,,該網民給出了“不滿意”的評價,工作人員繼續(xù)耐心地進行解釋,,還把小區(qū)開發(fā)商的姓名和聯(lián)系方式也告訴了網友,。經過雙方幾次跟帖對話,11月17日,,網友“dongcheng”終于真誠地說了聲“謝謝”,。
用
主動出手,,打造24小時在線政府
從網絡問政向網絡行政逐步演變、升華,,黨委,、政府在處理網絡問題上也由過去的被動“接招”,變?yōu)橹鲃映鍪帧?/p>
2010年11月21日,,一項名叫網絡輿情處置聯(lián)席會議的制度在鄭州正式運轉,。自此之后,每個工作日,,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督查部門、輿情信息部門,、新聞管理部門,、信訪部門和新聞媒體的工作人員都會聚集在一起,就當天的網絡輿情進行會商研判,,輿情所涉及的地方和部門也要派人參會,,現場研判交辦,直接督查落實,。
鄭州市明確規(guī)定,,網絡輿情處置聯(lián)席會議的會議決定等同于市委、市政府的會議決定,,必須嚴格落實,。今年出現搶鹽風波時,以及鄭州周邊地區(qū)蔬菜出現滯銷等情況時,,根據網絡輿情,,政府都積極應對,應急處理上能力顯著增強,。
目前,,鄭州已經暢通了ZZIC、網絡輿情處置聯(lián)席會議,、中原網“心通橋”等三大網絡民意訴求新渠道,,形成了受理、跟蹤,、督辦三位一體的“網絡行政”新格局,。
小事努力做,大事不放過,。網絡行政還讓網絡成為“打造24小時在線高效政府”的利器,。提高規(guī)格后,ZZIC最大的變化就是權限大了——有了跟蹤,、督辦權,,召集相關部門開協(xié)調會,,也有了政策上的支持,。一位網友通過網絡反映一條市政道路修建圍擋后3個多月未動工,,似有弄虛作假之嫌。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代市長吳天君專門做出批示,,請ZZIC介入調查。ZZIC調查后發(fā)現確有單位存在拖延工期的問題,,并對相關單位進行了問責,。
為確保“心通橋”取得實效,,鄭州市也出臺了專門的管理辦法,,要求各個職能部門必須在4個小時(工作時間)內給予回復或上報、下派,、轉發(fā),,并按月、季度,、年度對各社會管理部門處置回復群眾訴求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并與績效考核掛鉤。截至11月27日,,“心通橋”上線運行一個月,,已經接到群眾訴求1719件,處理回復1400件,。
- 2011-12-07河南鄭州,、洛陽 從“網絡問政”到“網絡行政”
- 2011-12-05熱議:網絡問政不僅要做到“不刪罵帖”更要真心回應
- 2011-12-05網絡問政就該經得起罵,但“罵”也要有理智
- 2011-11-22網絡問政能力與互聯(lián)網法治“兩手都要硬”
- 2011-11-21網絡問政惠州模式凸顯:網友真問互信部門真聽實干
- 2011-11-18省市“一把手”頻頻回應網絡輿情 網絡問政受重視
- 2011-11-15“網絡問政”受到政府重視 網絡民意渴望互動
- 2011-11-14避免“光說不練” 網絡問政比上“硬杠杠”
- 2011-11-10美國人“網絡問政”要求白宮告知外星人真相
- 2011-11-04“微批評”開啟網絡問政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