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性別暴力,,這些法律可能帶來靈感”
打擊網上性騷擾 在德國,2017年《網絡應用法》要求在德國擁有超過200萬用戶的社交媒體網絡刪除因隱私,、誹謗或侮辱,、有害或危險行為,、性內容、恐怖主義或違憲,、仇恨言論或政治極端主義、暴力等構成明顯違法的內容,。如果報告的內容在24小時內沒有刪除,,最高可處以5000萬歐元的罰款,。 該法規(guī)定懲罰公共領域的性別歧視行為,,促進解決男女在使用公共空間和工作場所方面的不平等問題,。咨詢委員會強調,針對基于性別的網絡暴力制定全面法律非常重要,。 防止色情復仇 未經某人同意而公開其色情圖片或視頻,稱為“色情復仇”,,是對隱私的侵犯,對婦女的影響更大,,并對受害者造成嚴重后果,。它常常導致情緒,、身體和經濟上的痛苦和損失,,并導致更多的性騷擾,。打擊色情復仇的法律應確保犯罪者承擔責任,受害者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法律并應做出規(guī)定,使相關內容迅速從互聯網上刪除,。 根據2018年《增強在線安全(非自愿分享親密圖片)法》強化的澳大利亞法律,,犯罪者不僅面臨刑事指控和處罰,如果公司不履行撤回內容的義務,,也可能面臨處罰。 咨詢委員會認為,,這項法律應該得到執(zhí)行,并對其影響進行密切評估,。 據報道,,一些七國集團國家,如日本2014年《色情復仇防止法》規(guī)定,,若拍攝有裸體狀態(tài)等性愛視頻未經當事人本人同意而被其他人上傳至網絡,,并向非特定人群公開的行為將被定成“公表罪”。犯罪者將被處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8萬元)以下的罰款,。如美國,目前正在審查通過《屏蔽(阻止有害形象剝削和限制傳播)法》,,改進其復仇色情法律的可能性,。 |
相關新聞
- 2019-03-19墨西哥的女性與女權:從《羅馬》到“反對性別暴力”游行
- 2015-12-02反性別暴力:打破“宿命” 改變暴力文化之“日?!?/a>
- 2013-11-21臺灣首個“反性別暴力網”上線 盼啟蒙防暴意識
- 2013-05-07反對性別暴力 推動男性參與
——“白絲帶志愿者能力提升工作坊”在京舉辦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