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東榮一家樂善好施,、愛崗敬業(yè),,深得領導和同事好評,“子女”可以組成一個籃球隊和啦啦隊,。他們秉持“讓世界因我而美麗”的家訓,,用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小時內是單位的“業(yè)務標兵”,,八小時外堅持到孤兒院,、社區(qū)做志愿者獻愛心,傳播正能量,。 一,、十年如一日 慈善路上“全家總動員” 2004年6月以來長期陪伴同心兒童院的孩子們。林東榮成了那所兒童院的義務課業(yè)輔導老師,、行政督導,。會計專業(yè)的妻子也成了兒童院的財務志愿者,負責兒童院每月的賬務結算,,女兒林喬也成了兒童院最小的志愿者,。2008年,林東榮組織成立了翔安同心志愿者服務站,發(fā)展志愿者600多名,,服務范圍遍及翔安區(qū)山區(qū)海島,;2013年,林東榮參加全國考試,,取得社會工作師資格,,協(xié)助成立了同心社工中心和翔安區(qū)志愿者聯(lián)合會新店社區(qū)服務站,開展鄰里守望志愿服務,。通過“社工帶志愿者”服務聯(lián)動,,提升志愿服務影響力、擴大了社會效應,,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隊伍。從10年前的孤身一人,,到如今近千人的志愿者團隊,,林東榮以小家?guī)哟蠹易龃壬频牧x舉成了當?shù)厝罕姷拿勒劇TS多需要幫助的和想要幫助的人都找到了他,,他成了一道愛的橋梁,。 二、用愛感化學生,,問題孩子成為他的“干兒子,、干女兒” 20年來,林東榮歷經多所農村中學任教,,面對單親,、孤兒和留守兒童,林東榮夫婦經常將這些孩子認作“干兒子”,、“干女兒”,,帶回家里小住,讓他們感受正常家庭的溫暖,。對此,,妻子郭美守總是全力支持做好“后勤部長”。十年來,,叫過“老爸”的孩子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曉侶是林東榮的兒子之一。五年前因為父母離異,,就讀初二的他成了一名“問題學生”,,翹課輟學、沉迷網絡,、早戀,、抽煙等,。就這樣,林東榮把他“收編”到兒子隊伍中,。五年來林老師夫妻倆將曉侶視如親生,,每個周末都把他接到家中,用濃濃的親情感化陪伴,,以自身的言行影響帶動,。如今,高考結束的曉侶被評為“福建省優(yōu)秀學生干部”,,考上了山西太原師范學院,。談及未來的路,曉侶說:“我希望將來能帶著自己的小家,,和干爸一家一起做志愿者,,幫助更多的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