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仁美是中華街道中山社區(qū)一名普通的居民。在她的家中有著這樣一位特殊的家屬---身患精神殘疾二級,智力等同于三歲小孩,,生活基本無法自理,,這是她已去世丈夫的哥哥魏宇平,她用她的實際行動堅守著自己的“責(zé)任和義務(wù)”,,堅定對家庭的信念,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在平凡而又平淡的點點滴滴生活中,用真心待人,,讓孝老愛親成為不變的長明燈,,去照亮更多的家庭,。 在一個不足24平米的小房子里,住著三個人,,廖仁美和她兒子,,還有一個身患殘疾的大伯。廖仁美的丈夫生前曾是中華街道中山社區(qū)勞動保障站的一名工作人員,,退休沒多久,,就因身患重病去世,他們家生活條件一般,,兒子的2000元收入勉強夠自己生活,,廖仁美僅有自己一份900元的微薄退休金,加上殘疾大伯魏宇平的低保金750元來貼補家用,。在這樣一個在廈門來說不算太富裕的家庭里,,在這樣一處狹小但卻整潔的空間里,卻有著一份對親情的堅持和感動,。 一提起廖仁美的名字,,熟悉她的人都會說,她是一個好人,,好女人,,她的家庭是個和睦的家庭?!八撕懿诲e,!”“她照顧她大伯盡心盡力哦!”在這些簡單的評語中,,卻包含著三年來,,廖阿姨孝敬去世丈夫的兄長,辛勤持家,,做好女人的種種故事,。身體殘疾的魏宇平生活上幾乎不能自理,基本靠人服侍,,洗澡,、吃飯這種基本的事情都不會,大小便有時都無法控制,,還經(jīng)常情緒化的亂發(fā)脾氣,。廖阿姨丈夫還在世時,他們夫妻倆就一起照顧他,,照顧起來都十分費勁,。除了洗澡這些事是由她丈夫經(jīng)手,其余一些日常瑣事都由他們兩個一起打理,。丈夫去世后,,她主動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wù),任勞任怨,。廖阿姨十分明白伺候好兄長需要十二分的盡心,、耐心、細心,。她就一個人細心地照顧,,從早晨起床就要伺候他洗臉漱口,一日三餐全都要悉心照料喂飯,,除了洗澡由廖仁美的兒子幫忙,,其余魏宇平平時換下來的臟衣服,她都要及時洗凈涼干,。她和兒子雖時有怨言,,但是卻從不拋棄,沒想過放棄,。這個家里每一份收入,,廖阿姨都要精打細算,每天買多少菜吃多少米用多少錢,,都要有合理的規(guī)劃,,但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很悉心的照料大伯,。魏宇平現(xiàn)在年紀也大了,,吃不了米飯,怕他沒辦法正常進食,,每天中午,,廖阿姨還需要特別為他煮一餐稀飯。有一次,,社區(qū)組織上門慰問,,大伯看到有除了家人以外的陌生人,就像小孩子似的發(fā)脾氣,,說“我要出去,我要出去”,,廖阿姨像哄小孩一樣地安撫他,,他才平靜下來。這些細節(jié)在我們眼里看來雖然僅僅只有幾秒鐘,,但是在對待這樣一位特殊的親人,,那是幾年積累下來的情感啊!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主婦,,她接替著他丈夫生前的責(zé)任和義務(wù),,全心全意為這個家去操持,讓人不得不感嘆,,她真不愧為家庭和諧的典范,。 一位雖然平凡卻能創(chuàng)造出不平凡事跡的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