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 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舉行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026人,, 候補代表107人,代表全國1073萬名黨員,。59個國家的共產黨,、工人黨、勞動黨和人民革命黨的代表團以及國內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代表應邀列席大會,。 黨的七大以后,,中國社會發(fā)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到1956年上半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qū)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從此在中國建立起來,。與此同時,,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許多重要指標已有確實把握提前完成。在這種形勢下,,為了加強執(zhí)政黨的建設, 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制定黨在新形勢下的路線、方針,、政策,,中共中央決定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大會正式召開之前,,黨曾在多方面為大會的順利召開做了準備,。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作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思想原則,,從思想上、理論上為八大的召開作了重要的準備,。同年8月30日至9月12日,,在北京舉行了八大預備會議。毛澤東在會上作了《增強黨的團結,,繼承黨的傳統(tǒng)》的講話,,指出八大召開的目的和宗旨是:總結七大以來的經驗,團結全黨,,團結國內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而奮斗。號召全黨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官僚主義。 在大會上,,毛澤東致了《開幕詞》,,劉少奇作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向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鄧小平作了《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了《關于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會上,朱德,、陳云,、董必武等作了重要發(fā)言。 大會完全肯定了黨中央從“七大”以來的路線是正確的,同時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向社會主義建設。大會提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的實質,在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已經建立的情況下,,也就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是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行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為此,,大會作出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大會在總結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經驗的基礎上,,繼續(xù)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即在綜合平衡中穩(wěn)步前進的經濟建設方針。 |
- 2012-09-04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2012-09-04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2012-09-04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 2012-09-04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