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摸底,,“摸”出無數(shù)震撼
2010年春天,貴州遭遇旱災(zāi),。楊元松發(fā)現(xiàn)六年級女生楊海叫每星期總要請一兩天假。起初她在請假條上只說家中有事,。這樣過了兩個星期,,楊元松隱約覺得這孩子有什么難言之隱,于是單獨詢問了她,。這一問把楊元松嚇了一跳——原來她的爸媽常年不在家,,家中就她和兩個弟弟,他們的生活用水,,要用大水壺到很遠的地方背,,雙休日背的只夠用兩天。上課期間,,下午放學(xué)去背就晚了,,于是只得請假。
這件事對楊元松觸動很大,,他開始對學(xué)校留守兒童的生活和用水情況做全面摸底,。同時,一向很重視寫作教學(xué)的他讓孩子們把自己生活中的感受用日記寫下來,,也當作摸底的一個事項,。沒想到,這一摸就摸出了一大堆讓人震撼的問題來:楊海叫每天放學(xué)回家,,要做飯給兩個弟弟吃,,早上天不太亮就得起床做飯,幾乎每天都得到山里去背柴,,下雨時還得種坡地的玉米,;楊敏的爸媽也常年在外地打工,她帶著弟弟要做家務(wù),,要按時到一公里以外的公路上去背政府工作人員運來的水,,要養(yǎng)一群雞,下雨了也要種地,;徐梅的爸爸去世幾年了,,媽媽常年在外打工,她也帶著兩個弟弟上學(xué),、放學(xué),、做家務(wù)、種菜,,到山中背柴,、背水,;父母離異、記事以來幾乎沒有得到母愛,、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徐艷,,只要在家,幾乎所有時間都用來幫助爺爺奶奶,,不管是做家務(wù)還是種地,,樣樣在行,奶奶身體不好,,懂得感恩的她用勤勞盡量報答爺爺奶奶的養(yǎng)育之恩,;楊海剛自小失父,母親早改嫁,,現(xiàn)在,,他幾乎每天都得跟著視力非常糟糕的爺爺背水,他還小,,只能用容量20斤的塑料壺……
對于孩子們?nèi)沼浿刑岬降氖?,楊元松起初還是有點半信半疑,于是他和他的同事連續(xù)往一些留守兒童家跑了幾趟,,事實證明,,現(xiàn)實比他們?nèi)沼浿杏浭龅膰乐氐枚唷?/p>
屢投不中,差點成為“垃圾”
抗旱結(jié)束后,,楊元松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這些留守孩子的這種精神,、這種生活,如果呈現(xiàn)在都市的孩子眼前,,會怎么樣呢,?于是,這本日記就順理成章的結(jié)集了,。
但出版的過程卻是楊元松意想不到的艱難,。2010年8月,他開始把日記集遞交給深山之外的大小出版社,,后來又以電話和電子郵箱的方式四處推薦,、投稿。他本以為這樣的材料到了出版社或出版商的眼前,,會立即產(chǎn)生震撼,,社會也會即刻為之一亮??墒?,當?shù)弥獥钤珊秃⒆觽兏静豢赡芫邆渥再M出版的經(jīng)費之后,在好多出版單位里,稿子就成了垃圾,。
幾經(jīng)周折,,差不多花費了近一年的時間,楊元松收錄的日記集被北京時代華語圖書公司和江蘇文藝出版社看中了,。他們接到稿子后,,立即決定幫助他們出版。
楊元松說:“我并不是要把孩子們的生活現(xiàn)狀告知廣大有愛心的人們,,然后讓大家一起去改變留守兒童的生活現(xiàn)狀,。我的想法是:不必太急切地改變他們的處境,但是一定要為他們探討尋找美好明天的做法和意志,,讓堅強的人認識更堅強的人,讓處境相近的人互相激勵,,把苦難當財富享受”,。
養(yǎng)雞、賣雞是留在家里的孩子們?yōu)樽约赫伊慊ㄥX的一種方式,。
老人和孩子是當?shù)厣?、勞作的主力?/p>
操持整個家的徐艷,在弟弟眼中,,比媽媽更親近,。
- 2012-02-03留守兒童逐漸視父母為陌生人 質(zhì)疑父母為何不走
- 2012-02-02福建出臺新規(guī):殘疾兒童享受免費搶救性康復(fù)服務(wù)
- 2012-02-01關(guān)注兒童遭受家庭暴力
- 2012-01-18兩會聲音:讓外來兒童享同城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