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秀和丈夫,。
父親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92歲了,但他每年都要從香港回來,,有時一年還回來兩次,。
他說,回來走走看看很好,,特別看到中國現(xiàn)在的發(fā)展,,心里感到高興……
一
父親和母親是1974年從福建省連江長龍華僑農(nóng)場移居到香港的,當時6個弟弟也都一起到了香港,,之后,,兩個妹妹也都全家移居香港,,留在內(nèi)地的就只有我一個,所以,,父親回到內(nèi)地,,基本上就住在我這兒。
我們的家離溫泉公園很近,,父親總是一早就自己到公園溜達,,一去就是很長時間。
晚飯時,,父親總會說一些話,,而話題多是當天聽到的,或者看到的事,。
也許是他年紀大的原因,,他的感慨也越來越多。比如看到公園里的老人后,,他就會說,,中國的老人很幸福;當我從醫(yī)院手術(shù)回家,,他就會說,,中國的醫(yī)療技術(shù)不比國外的差;看到電視里的救災場面,,他就會說,,有哪個國家的軍隊像解放軍這樣為人民赴湯蹈火……
父親一向都很開朗,這也許是他長壽的原因,,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流露出任何的悲觀和沮喪。
現(xiàn)在看到自己的國家有了這么迅速的發(fā)展,,這又給他的晚年增添了許多愉快,,這越發(fā)讓他愛回來,越發(fā)走走看看,。
說實在的,,像他這樣高齡的老人,一個人來來去去,,有時著實讓我們擔心,,但又不能不讓他出來走走,畢竟人活在社會中,,就是要多接觸社會,,多感受生活。
二
不用說父親,現(xiàn)在我也是一個老人,,也喜歡多出去,,尤其和朋友、同事一起出去,,心情格外的好,。到目前,我也到過世界很多國家,,當看到別的國家時,,也會和自己的國家做比較,,得出了自己的最真實的結(jié)論,。
早年在印尼,父親就很關(guān)心祖國的事,,平時很節(jié)省的他,,最奢侈的事大概就是聽收音機,每次聽到中國有什么新鮮事,,就會告訴大家,。比如,中國農(nóng)民組織起人民公社,、城市不僅有養(yǎng)老院還有幼兒園和托兒所,、中國制造出輪船和飛機等等。
那時,,關(guān)于新中國的事就是靠父親告訴我們的,,所以祖國的觀念就是由父親這樣點點滴滴地滋潤著我們的心田,讓我們萌發(fā)出熱愛祖國的幼芽,。
這些,,現(xiàn)在看來不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在當時,,我們這些孩子很難抽象地去認識一個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何況,,我們平日都是在印尼學校讀書,,彼此交往又都是講印尼話,要去愛一個離自己很遠的國度,,確實不容易,。
到了1960年,印尼政府頒布了一個限制華人從商的法令,,這時,,我才真正地感到,我們腳下的土地,的確不是我們的祖國,,我們生活的城市也不是我們的城市,。
- 2012-01-09牛淑琴:用愛延續(xù)生命
- 2012-01-06韓玲玲:馬路天使唱著奉獻歌
- 2011-12-31胡海燕:用充滿母愛的耐心呵護學生
- 2011-12-28徐世麗:悉心照顧癱瘓丈夫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