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傳遞 燃起希望
媳婦癱在炕上不能做飯,,自己拄著拐杖只能走幾步,。無奈下,孫躍民只好指導女兒做家務活,。于是孫悅學會了生火,、淘米、做疙瘩湯,、刷碗,,給媽媽喂水、喂飯、喂藥,,小孫悅都做得有模有樣,。“四十多歲的人靠四歲的女兒照顧,,心里真不是滋味,,但實在是沒有辦法?!睂O躍民無奈地說,。
當記者問及有無其他親人時,這對重病夫妻沉默片刻后,,說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已經(jīng)18歲了,但孩子很小就過繼給孫躍民的弟弟了,,這些年一直沒有來往,。以前沒有遇到難處,沒多想過這個被送走的兒子,,如今夫妻倆期待兒子能回來看他們一眼,,幫他們撐一撐這個貧困的家。
對于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周圍鄰居一直很關照,。小孫悅家里的酸菜是鄰居王桂英給腌的,土豆,、白菜也都是左鄰右舍拎過來的,。誰家殺豬宰羊的,都會給送來一大碗肉,。就連窗戶上的塑料布,、房蓋上的玉米稈都是村長趙軍安排村民裝上去的。但電話里,,村長趙軍說,,孫躍民一家是全村30多戶人家中最窮的,住的土坯房都比不上富裕人家的豬圈,,盡管村里人都在幫他,,但這也不是個長久之計。
記者發(fā)現(xiàn),,這個家室內溫度跟室外差不多,,孫躍民說舍不得燒爐子取暖,早晨熱乎一下就行,,爐火剛剛熄,。窗下放的兩噸煤,,是5日哈爾濱經(jīng)濟廣播電臺志愿者送來的,小孫悅穿的新棉鞋也是愛心人士送來的,。當記者拿出給孫悅買的新衣服,,孫悅試了試就脫了下來,說一會燒火做飯會弄臟,,過新年再穿,。
午飯時間到了,孫悅點火開始做飯,,將鐵鍋里的疙瘩湯熱一下,。她先在屋里墻上撕了一塊報紙當“引火柴”,后將廚房里的玉米秸稈放入灶膛,,用火點燃后,,再一點一點往里續(xù)秸稈,當疙瘩湯在鍋里滋滋作響,,小孫悅熟練地盛好,,隨后分別端給父母。一勺一勺喂媽媽吃飯的情形,,讓記者一行看了很是心酸,。飯吃完了,,小孫悅站在灶臺邊刷碗,,刷洗得雖然不太干凈,但很認真,。
忙完家務活,,小孫悅到院子里和鄰居家的3歲孩子蔡暢玩了起來……
當日18時許,孫躍民給記者打來電話,,說經(jīng)建鄉(xiāng)政府民政部門來人看望他們一家,,并表示要給他申請低保。
溫暖在我們身邊
在這個寒冬,,我們去采訪這樣一個貧困的家庭,,令人心情沉重。但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援助,,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充滿愛,。
聽說記者要去看望小孫悅一家,哈市南崗區(qū)金街下層一廳七室的業(yè)戶邢珺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兒,,向同行們傳遞這個消息,。邢珺拿出了價值300元的男式棉質休閑衫、下層二廳43室的王玉全從貨架上取下價值400余元的男式棉衣,、上層三廳28號的尚雅云和30號的崔鳳美分別送來了價值200多元的女式棉襖,,還有金街下層一廳3室的苗艷平拿來了價值1500多元的男款仿皮棉衣……
我們有理由相信,,一份份愛心的傳遞,讓小孫悅一家人感到了溫暖,,更加相信了愛心的力量,。同時也希望這份溫暖和愛心能夠一直傳遞下去,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對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不再冷漠,溫暖一直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