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網(wǎng)-福建日報10月25日報道(記者 王鳳山 通訊員 王光慧)
平潭流水鎮(zhèn)新湖村,,有這樣一對夫婦,他們同年同月同日生,,相濡以沫60年,,在當?shù)貍鳛榧言挕H涨?,記者拜訪了這對老夫婦,,聆聽他們“愛情長跑”的故事。
新湖村,,位于平潭東部,,一個臨海小漁村,是丁有義和曾青嬌相知,、相愛,、相守一輩子的地方。
記者見到丁有義老人時,,他正在自家的菜園里澆水,、除草,妻子曾青嬌坐在門前,,笑瞇瞇地看著勞作中的老伴,。“雖然我81歲了,,但身體還不錯,,平時閑著無聊,,就打理這個小菜園?!倍∮辛x說,。
回溯至60年前,出身貧苦家庭的丁有義因為自家沒有漁船和漁具,,便在大戶人家當小工,。
那年他19歲,父親生了一場大病,,聽聞附近中樓鄉(xiāng)有位有名的中醫(yī),,他很早就去請,到達后發(fā)現(xiàn)醫(yī)生外出替人看病,,便在中樓的表叔家等待,。醫(yī)生回來時天色已晚,,叫他第二天再來,。第二天,丁有義怕醫(yī)生再被人請走,,凌晨4點就開始趕路,,到達表叔家的時候天還沒有亮。丁有義的孝順,、勤勞,,表叔看在了眼里,他熱情牽線,,不久,,丁有義便和曾青嬌定下了婚事。
1951年農(nóng)歷12月,,兩人喜結連理,,這一年,他們22歲,。結婚前,,兩人拿著對方的生辰八字去選擇良辰吉日時,驚奇地發(fā)現(xiàn)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從那時起,,丁有義便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樁天賜良緣,。
剛嫁給丁有義時,,丁家家徒四壁,結婚時連個像樣的柜子和床鋪都沒有,,唯一的經(jīng)濟來源就是幫別人打魚的微薄收入,,日子雖苦,,但曾青嬌卻沒有任何怨言,“畢竟是自己的家,,苦點累點不怕”,。
婚后不久,夫婦倆生下了第一個兒子,,丁有義的肩上多了一份責任,,為了這個家,他出海的日子也更加頻繁,。然而,,1953年,時逢社會改造,,縣里規(guī)定船主們不許雇傭伙計,,丁有義“失業(yè)”了。斷了收入來源,,這個新生的家庭陷入困境,。
1954年,經(jīng)介紹,,丁有義幫著公社在海邊拉網(wǎng)捕魚,,而曾青嬌便做些縫補漁網(wǎng)等簡單活。后來,,有了點積蓄,,丁有義和幾個鄉(xiāng)鄰租了船,自個兒出海打魚,。1956年以后,,丁有義有了自己的漁船,生活才漸漸好轉(zhuǎn),。
丁有義出海打魚的日子,,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務自然就全部落在曾青嬌的身上。上要照顧公婆,,下要照顧孩子,,還要種地等。累得心煩時,,或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她也會對丈夫發(fā)發(fā)脾氣,而丁有義總是耐心安慰,,所以“戰(zhàn)火”怎么也蔓延不起來,。丁有義說:“老伴善良、賢惠,,在那些艱難的歲月里,,她含辛茹苦地把7個孩子養(yǎng)大,,我覺得要感謝她,這60年里我一直這么想,?!?/p>
如今,丁家已是子孫滿堂,,在村里閑聊搭話時說起孫子,、孫女,特別是有了曾孫以后,,兩位老人常常是笑得合不攏嘴,。
看著全家四世同堂,其樂融融,,丁有義說,,現(xiàn)在再也沒有什么牽掛的了,孩子都特別孝順,,有空就回家看望他倆,,問寒問暖,“家里現(xiàn)在用的電飯煲,、洗衣機,、微波爐等都是孩子們買的”,。
記者采訪時,,碰巧遇到老人的二兒子從城里回來探望。他說,,老父親在鄉(xiāng)下呆久了,,不愿意住進城里,只好在老家宅地上為老人蓋了一座石頭房,。曾青嬌坦言,,孩子們一直想讓他們搬進城里住,可老伴不答應,,她也只好遷就了,,“在一起都60年了,一時半刻也離不開啊”,,說著她笑了,。
每天,老兩口同進同出,,幾乎形影不離,,即使做飯的時候,也是一人燒火,,一人炒菜,。丁有義說,,平時自己在屋邊的地里打理蔬菜,老伴就在院子里喂喂雞,,閑下來兩人便曬太陽,、聊天、看電視,,還經(jīng)常幫村里的老人會做點事情,,年紀雖然大了,但日子過得十分充實,。
今年重陽節(jié),,當?shù)卣疄?對“鉆石婚”老人舉辦慶祝活動,,兩人還合了影,。照片中,捧著鮮花的丁有義夫婦十指相扣,,略顯羞澀,,卻又甜蜜幸福。丁有義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結婚60年來的第一張合照,。
- 2011-10-24醫(yī)生夫婦放棄城市開鄉(xiāng)村診所20年 稱唯愧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