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中國大地上的民事實踐,,呈現當代中國的民法原理,,傳承中華法系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塑造面向未來的民法體系,,是民法典編纂的重要思路,。】 民法典編纂分“兩步走”,,各分編擬于2018年整體提請審議,,爭取于2020年形成統(tǒng)一的民法典……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正在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吸引著來自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隨著編纂時間表的公布,一個嶄新的民法典時代正在朝我們走來,。 從1986年頒布的民法通則,,到呼之欲出的民法總則,一字之差,,中國走過了30多年,。法律界有則流傳甚久的笑談:剛有民法通則的時候,很多人不清楚“法人”為何物,,乃至有人問,,法人是什么人?有沒有生命權和肖像權,?今天,,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特別法人被寫入民法總則草案,,迅速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討論,。這個細節(jié),從一個側面見證了30多年來,,中國社會從閉塞到開放,,社會組織從單一到多元,民事權利從籠統(tǒng)到細致,,法治意識從淡薄到高漲的過程,。可以說,,30多年的民事立法,,在法律條文變遷的字里行間,刻寫下了中國從改革開放邁向全面深化改革的滄桑巨變,。 當年的民法通則,,被人們稱為改革開放的推進器,以民法總則開啟的中國民法典編纂,,將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加速器,。當初“宜粗不宜細”的民法通則,也迫切需要被更加細密準確的法律所取代,。當務之急,,就是讓民事立法跟上時代的變化。有學者說,,200多年前的《法國民法典》是風車水磨時代民法典的代表,,100多年前的《德國民法典》是工業(yè)社會民法典的代表。民法總則開啟的中國民法典編纂,,又該怎樣成為21世紀民法典的代表作,?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在民事領域積累的大量中國經驗,、中國智慧,,應該如何被立法所表達?這些問題,,都是這次法律制定過程中的重要著眼點,。 總結中國大地上的民事實踐,呈現當代中國的民法原理,,傳承中華法系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塑造面向未來的民法體系,是民法典編纂的重要思路,。法學家認為,,法律是一個民族“內在地、默默地起作用的力量”。中國民法生長的力量來自何處,?就來自于我們民族的歷史,,以及30多年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共同信念。而在實踐中不斷涌現的新生事物,,構成了推動21世紀中國民法變遷最為強大的力量,。當有些人還覺得“人沒了,QQ號怎么辦”“游戲裝備被盜了警察會管嗎”之類的問題很可笑時,,敏銳的法學家已經從中感受到了互聯(lián)網時代給立法帶來的挑戰(zhàn),。此次提交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回應了新的實踐需求,,比如網絡虛擬財產權保護,、監(jiān)護制度建設、非法人組織發(fā)展等,,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 “在民法的慈母般的眼里,每一個個人就是整個的國家,?!边@句廣為引用的法諺,一方面說明民法對公民“從搖籃到墳墓”的全方面呵護,,另一方面也提示,,民事權利的保護、民法的繁榮,,事關國家治理,。這也正是此次民法典編纂在國家治理層面的重要意義。如果說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只是讓民法成為一個“部門法”,,那么未來的民法典,將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工具,、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保證,。這一次立法提出了“講法理、講體系”的要求,,也說明立法者對于法律科學的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民法典的編纂,,以及其他法律制度與民法典的配套,,將共同加強市場法律制度建設。 制訂一部中國民法典,,曾是幾代民法學者的夢想,。回望中外歷史,很多國家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復興,、社會轉型、國家崛起的關鍵時期制定出來的,。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實踐,為民法典編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時機,。中國有條件,、有能力也有信心制定一部立足中國實際、直面中國問題,、展現中國特色,、具有中國氣派的民法典。中國民法典的編纂,,將作為重要的文明載體,,融入我們的民族性格,塑造我們的精神特質和文化特征,,并成為中華文明達到新高度的標志,。 |
相關閱讀:
- [ 03-10]民法典要成“百姓權利寶典”
- [ 03-09]民法典:法律體系大廈不可或缺的支柱
- [ 03-09]民法典是權利保障的基石
- [ 03-09]用大國工匠精神打造民法典
- [ 03-08]民法典編纂,立下法治中國新標桿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