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錄取工作已陸續(xù)展開,。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致信媒體人,,呼吁理性報道,,不要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新快報6月20日) 張志勇表示,反對以任何方式宣傳,、報道,、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就是不要為極端功利主義的教育政績觀“添油加火”,,還教育一個安靜的校園,,給教育局長和校長安靜辦學的空間,,也給孩子們留下安靜學習,、健康成長的空間,。 無疑,,這說出了長久以來許多學校,、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心聲,。應當預料得到,,在張副廳長的呼吁下,,相信更多媒體在對待高考“狀元”和“升學率”的報道上,會進一步的克制和理性,。但是,,對待這樣的呼吁到底有多大程度上的效果,,我們卻是很難有過多的期待,。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雖然“不炒高考狀元”的呼吁初衷非常美好,,但不可否認其充其量只是一個提議,,難說是道德約束,,更妄談是制度硬規(guī)定。何況,,在高考狀元的報道宣傳上,,何為炒作,、過分,,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界定,,這也就是長期以來有關媒體報道渲染高考“狀元”和“升學率”,,而沒有被有效制止的原因,。沒有強制力,依靠媒體的自我理解和克制,,“不炒作高考狀元”的呼吁效果,,自不可期,。 更關鍵的是,,此前一些媒體之所以愿意并大力炒作“高考狀元”,、“最牛高考班”及“升學率”等,根本問題還在于社會的巨大需求——人們愿意甚至迫切追逐這樣的新聞信息,而迫切追求的背后,,實質上就在于這樣信息的金貴和價值——人們對這些信息的了解、對比,,進而掌握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出處,、分布等,,并盡可能的為享受到這些優(yōu)質教育資源而盡早站好自己的位置,。也就是說,,教育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布局的不平衡,,是媒體爭相愿意報道甚或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的禍根,。 同時,一些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門,,為了凸顯教育政績;一些掌握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學校,,為了繼續(xù)保有自己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以便下一步更順利的招收到更優(yōu)質的生源,、繼續(xù)做強做大自己、從中撈取更多利益,,也有意無意的配合媒體進行自己的高考狀元或升學率的炒作。甚至有的還主動聯(lián)系媒體,,通過付費新聞的模式,對自己的高考成績進行全方位,、無底線的炒作報道。優(yōu)質教育資源希望保持自己優(yōu)勢的慣性和利益,,事實上助推了媒體“炒作高考狀元”的深化和發(fā)展。 由上可知,,不管是媒體自我的追逐“炒作高考狀元”,,還是有關學校和部門自然不自然的助推媒體“炒作高考狀元”,優(yōu)質教育資源發(fā)展不平衡下的高考狀元和升學率,,成了炒作的必須抓手和載體,。 反過來講,如果我們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能夠平衡布局和豐富發(fā)展,,人們不用費時費力,,就能夠公平、順利的享受到優(yōu)質教育資源,,也就不會有那么多人在乎高考狀元出自哪里及有關信息,,失去了讀者的必要關注,,相關媒體也就沒有炒作相關新聞的必要;如果教育資源平衡、豐富,,各地各校之間的教育水平大體相當,、差別不大,,有關地方和學校也就沒有必要和優(yōu)勢挖空心思的助推媒體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了,。 就這些意義上講,是否炒作或多大程度上高考狀元及升學率,,實際上也是一面反映我們教育資源是否平衡發(fā)展以及多大程度上平衡發(fā)展的折射鏡。其實,,今日教育副廳長的媒體“不炒高考狀元”呼吁信,,也是對國家進一步加快均衡教育資源發(fā)展的再次敲打和提醒,。 因此,,呼吁包括媒體在內的有關方面“不炒高考狀元”,關鍵還是要均衡教育資源,、豐富優(yōu)質教育資源,。明白了這一點,我們的各項教育工作安排,,才會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否則,,依靠一則沒有約束力的不炒作呼吁,,是難以有效遏制相關媒體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沖動的。 |
相關閱讀:
- [ 06-20]多元化看待高考狀元的專業(yè)選擇
- [ 02-13]“高考狀元”流浪并非教育之罪
- [ 02-12]讓高考狀元擺脫“被消費”境地
- [ 07-24]為北大拒絕高考狀元索巨獎叫好
- [ 07-09]高考狀元去海外無可厚非
- [ 06-29]別把高考狀元包裝成“抗日神劇”
- [ 06-25]從高考狀元身上該看到什么
- [ 06-19]高考狀元為何一路向西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