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曾見過“臨時工”可以參與執(zhí)法的規(guī)定
zs-bk.com?2011-12-09 08:57? 禾 刀?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12月7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發(fā)出通知,要求有關行政強制的規(guī)定凡與《行政強制法》不一致的,,自實施之日起一律停止執(zhí)行,。按照《行政強制法》,“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托”,,今后一些臨聘人員將不能參與執(zhí)法,,執(zhí)法錯誤,執(zhí)行機關應給予賠償,。(《河南商報》12月8日) 對私權,,法無規(guī)定即自由;對公權,,法無授權即禁止,。臨時工不得參與執(zhí)法,這本來就是法治的基本常識,,現有法律體系中,也從來找不到賦予臨時工參與執(zhí)法的條款,。但是,常識告訴我們,,出臺禁止臨時工參與執(zhí)法的規(guī)定并非畫蛇添足,因為在現實中,,臨時工常常一方面扮演著違法的“踐行者”,,另一方面又常常成為推卸責任的天然“替罪羊”。 明知臨時工無權執(zhí)法,,卻默視乃至縱容臨時工參與執(zhí)法,對執(zhí)法者而言,,“好處”大抵有四個:一是可以以臨時工的簡單工作方法,,以半工作半威懾的方式達成預期目的。即便事發(fā),,可以以更為嚴厲的懲戒平息眾怒,;二是臨時工往往身處社會底層,更容易博得公眾同情,,對臨時工的處理更易息事寧人,;三是臨時工缺乏“根深葉茂”的背景,,處理相對更為容易,,從而可以充分表現出管理者的高姿態(tài);四是臨時工待遇微薄,,之所以肯背“黑鍋”,,很難說這背后沒有利益驅動。 臨時工執(zhí)法的高效率和執(zhí)法機構承擔的低風險,,使得一些執(zhí)法機構對臨時工樂此不疲。實際上,,早在1996年,,勞動部辦公廳就曾在《關于臨時工的問題的請示》的復函(勞辦發(fā)[1996]238號)中指出,,“《勞動法》施行后,,所有用人單位與職工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度,各類職工在用人單位享有的權利是平等的”,。因此,,過去意義上相對于正式工而言的臨時工名稱已經不復存在,。用人單位如在臨時崗位上用工,,應當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并依法為其建立各種社會保險,使其享受有關的福利待遇,。 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第七條更是明文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這意味,,從法律角度上講,,過去的臨時工已經被具有契約性質、更易受到法律保護的合同工所取代,。從這層意義上講,,臨時工這一用工形態(tài)已經成了“老古董”。 然而,,對于一個法律意義上并不允許存在的用工形態(tài),,在一些執(zhí)法機構依然大量存在,這本身就是對法律的公然褻瀆,,也是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漠視,更是對勞動監(jiān)察管理部門缺乏有效作為的現實隱喻,。對于法律從未賦權的特殊群體,,一些執(zhí)法機構出于規(guī)避風險的自私考量,違法讓渡執(zhí)法權,,這本身就是一種“不作為亂作為”的瀆職。特別有必要指出的是,,在那些臨時工“替罪羊”事件中,理當受到嚴厲問責的真正執(zhí)法者,,卻往往被輕描淡寫,。 總之,,哪里有臨時工參與執(zhí)法的現象,往往就存在執(zhí)法部門的有法不依,。倘若對執(zhí)法部門有法不依的問題不能嚴肅對待,不能嚴厲懲處,,堅決杜絕,,即便沒了臨時工,,法律也難以挺直腰桿,更無法捍衛(wèi)法治的尊嚴,。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09]“臨時工不能執(zhí)法”的N個拷問
- [ 12-09]禁止“臨時工”,,更要根絕執(zhí)法經濟
- [ 12-07]“實驗”是下一個“臨時工”,?
- [ 12-07]原來出事的不一定都是臨時工
- [ 11-25]“誤會”是“臨時工”的孿生兄弟
- [ 11-24]“試卷閱讀機”別成“臨時工”翻版
- [ 11-22]混在城管中臨時工的雙重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