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家長尤其是城市中的家長對中小學教育有諸多不滿,,認為目前不少教學內(nèi)容和方式都不能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于是,,有些家長用行動表達不滿:讓孩子在家上學或者進入私人辦的學堂,。教學階段涵蓋幼兒園、小學,、初中乃至高中,。(9月5日《中國青年報》)
“在家上學”到底是不是好事情,現(xiàn)在實在說不清楚,。表面看來,,這是對公立學校的一種挑戰(zhàn),姿態(tài)絕決,,包裹著太多的教育希望,。冷靜下來想想,,這樣選擇何嘗不是太過悲情。畢竟,,對現(xiàn)行教育制度與教育模式的徹底不認同,,是必須為之付出現(xiàn)實代價的。
道理最簡單不過,,公立學校教育模式得到體制認同,,更容易與高等教育招生接軌、獲得相關(guān)文憑,?!霸诩疑蠈W”則是另類選擇,它注定要經(jīng)受太多的現(xiàn)實考驗,,最終也很可能讓孩子支付出相關(guān)代價,影響到其人生發(fā)展,。
“讀書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讓孩子擁有怎樣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會讓孩子擁有怎樣的未來。沒有哪個家長愿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事實上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均的今天,,家長也都拼命讓孩子往辦學軟硬件都好的公立學校里擠。
問題是,,依附著陳舊的教育體制,,教育模式始終難以走出應(yīng)試教育的陷阱。公立學校教育太過功利化,,很難傳遞給學生更多有用的知識,,輸送給學生的文化與價值也偏保守。這一切,,都讓一些懂得先進教育理念的家長覺得不堪忍受,,不愿自己孩子再被陳舊體制捆綁,從而選擇“在家上學”來尋求突破,。
事實也證明,,“在家上學”可以給孩子傳送到在公立學校得不到的文化與價值。只不過,,就算“在家上學”有更多的教育理性,,是更加符合科學發(fā)展,但由于是在與一種強大的制度體系博弈,,自然也就難免代價沉重,。不論如何,,孩子都是無辜的。我們不愿意看到,,“在家上學”的孩子,,最后得不到制度呵護而陷于艱難。這實際上意味著,,我們更應(yīng)從“在家上學”的無奈選擇中,,看到當前公立學校教育已經(jīng)帶著一種強大的痛感。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曾說:“教育必須培育人的自我決定能力,,不是首先要去傳授知識和技能,,而要去‘喚醒’學生的力量?!碑斍?,必須對公立學校教育內(nèi)容的片面性、行為的短期性,、目標的功利性等痼疾進行徹底療治了,。
- 2011-09-04“差生”交保證金上學是教育的悲哀
- 2011-08-31請讓外來工子女上學“不差愛”
- 2011-07-01成才路上 上學與打工哪個更給力
- 2011-06-08大學想上就上 學歷還有多重要
- 2011-02-28“錯鋒上學”凸現(xiàn)辦學者雅量
- 2010-09-03“自帶桌椅上學”后的教育管理尷尬
- 2010-06-08自己掙錢上學不應(yīng)僅是窮孩子“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