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PK:
北京師范大學大三學生李振每天堅持打至少兩份工,,還回收廢品舊貨等并堆放在宿舍內(nèi),,引發(fā)室友發(fā)帖表示不滿。該學生接受采訪時稱賺錢是人生的常態(tài),自己攢錢是希望湊足房款首付,,對室友的指責自己無所謂也沒有時間看,。(7月10日《新京報》)
大學生打工不稀奇,但矢志于收廢品湊首付的并不多見,。對于這位“財迷哥”人們褒貶不一,,有同學鄙夷其“想錢想瘋了”,也有室友不滿“宿舍成垃圾堆”,。當然,,由于對舊貨、廢品的處理不當,,占用過多空間,,影響他人生活,其行為確為不妥,,應該予以糾正,。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對于收廢品湊首付的行為本身,,輿論不應過多指責。
在筆者看來,,我們固然可以揮舞“金錢不是萬能”的道德大棒,,進行“賺錢不是人生的全部”之類的道德說教,,但在工作生活壓力巨大,、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我們更應看到“財迷哥”身上那種自食其力,、積極向上的力量,。與那些“啃老族”相比,“財迷哥”要強上一百倍,,至少有兩點精神值得前者學習,。
一是自食其力的生活態(tài)度,。大學生在嚴格意義上講仍屬于純消費者,,就算不打工掙錢也無可厚非;再者,,隨著房價的高企,,父母掏錢為子女買房的更是司空見慣。而李振的家庭條件尚可,,父親做生意,,母親是干部,他完全可以和多數(shù)同學一樣做無憂無慮的天之驕子。但他并沒有這樣做,。在他看來,,“現(xiàn)在這個社會,最主要得獨立”,。正是這種信念鼓舞著他做家教,,收廢品,靠自己的力量養(yǎng)活自己,。
二是不怕吃苦的就業(yè)取向,。顯然,撿破爛翻垃圾箱的行為,,與大學生的形象出入很大,。但李振不畏懼別人投來的異樣目光,從又臟又累的底層行業(yè)干起,,這份平常心值得“啃老族”好好學習,。可以想見,,將來在走上工作崗位時,,擁有這樣價值取向的人,也不會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據(jù)有關(guān)專家統(tǒng)計,在城市里,,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在當前就業(yè)壓力日增,,獨生子壯大的前提下,,“啃老族”還有擴大的跡象,很可能成為影響未來家庭生活的“第一殺手”,。探尋啃老族出現(xiàn)的原因,,一方面是從小習慣于依賴父母,在經(jīng)濟,、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長大了還只會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另一方面是擇業(yè)心態(tài)失衡,,一味奢求工作輕松錢又多,太辛苦,、不體面的工作不愿去做,,到頭來“高不成低不就”。顯然,這兩點都能從“財迷哥”身上找到正確答案,。
解鈴還需系鈴人,。解決“啃老族”這一社會問題,關(guān)鍵還是年輕人自身轉(zhuǎn)變觀念,,找準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尋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自力更生,;與其眼高手低,不如務實重干,。從這一點講,,我們希望看到“財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鏡鑒價值,激勵更多的人學會獨立,,堅強,。
- 2011-01-24房地產(chǎn)才是今日最大“啃老族”
- 2011-01-24當代啃老和被啃的奇特景觀
- 2011-01-24華商報社論:房地產(chǎn)才是今日最大"啃老族"
- 2010-01-27春晚導演請別做“啃老族”了
- 2010-01-26春晚導演,,別做“啃老族”了
- 2009-11-16“啃老族”為何只想在大城市就業(yè),?
- 2009-07-29“文化啃老”與創(chuàng)造力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