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全國人大公布了個人所得稅法草案公眾意見,。其中對于3000元作為“起征點”一項,,15%民眾贊成,35%反對,,48%要求修改,。此次征求共收獲237684條意見,,創(chuàng)歷史之最。據(jù)悉,,人大將于本月27日至30日再審草案,。(6月16日《新京報》)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個稅法修訂,,與百姓生活休戚相關,公開征求公眾意見,,有助于草案臻于完善,。正如社會所預期,創(chuàng)紀錄的23萬條意見讓公共表達空前“爆棚”,,達到了傾聽民意,、集思廣益的既定目標。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汁原味”公布了意見梳理情況,,也充分彰顯了對民意的尊重和互動,,值得肯定。
但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重要的是,,如何科學吸納這23萬條意見,使其真正體現(xiàn)到個稅法修訂中去,。如果按照簡單的“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那問題就好辦了:15%民眾贊成占少數(shù),無效,;48%要求修改占多數(shù),,通過。當然,,這只是一個玩笑,。畢竟,吸納個稅民意并非一道簡單的比例題,。
首先,,相關比例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情況。此次征求意見,,來自發(fā)達地區(qū)的意見和來自邊遠地區(qū)的數(shù)量差異巨大,,提出意見前3位的北京、廣東,、上海,,提出了103317條,占43%,;而后3位的西藏,、青海,、寧夏,只有843條,,僅占0.4%,。從月收入分布上看,3000元以上者提出了大部分意見,,其中收入3000元至4500元的人群參與最多,,提出了61929條,占53%,。參與對象的地區(qū)分布,、階層分類的嚴重不均,很有可能造成民意表達失真,。
其次,,提出意見不能排除“趨利避害”的自保心態(tài)。草案將3000元作起稅點,,3000元至4500元的收入群體首當其沖受到影響,。他們是利益最相關者,,自然成為提出意見最多的群體,。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作為理性經(jīng)濟人,,都希望個稅起征點高于自己的收入水平,。因此,該群體的普遍觀點應該是不贊成,,在占比過半的情況下,,這很可能直接左右征求意見的最終結果,而將其他群體的不同聲音所掩蓋,。
若用一個成語形容個稅法修改,,“眾口難調(diào)”應該是再合適不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想法。然而,,越是難調(diào)越要調(diào),。德國哲學家康德有一句名言:“每一個人都是目的?!币馑季褪钦f每個人都應有表達與選擇的權利,,每個人的選擇與權利都需要尊重。15%民眾贊成,,35%反對,,48%要求修改,,每一個比例代表的民意訴求都不應成為“沉沒的聲音”。必須看到,,盡管不少人提出一線城市的生活成本及房價很高,,3000元還不夠繳一居室每月的房貸,但也有像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等學者在疾呼:“個人所得稅是唯一調(diào)節(jié)居民收入分配的稅種,,起征點的提高對大多數(shù)低收入者沒有任何益處,,反而使其收入相對下降,進一步擴大了收入差距,?!?/p>
在民主政治學上,有一個“多數(shù)人暴力”現(xiàn)象,。在以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為原則,,通過票決選舉或決策時,很可能以多數(shù)人的意愿為表象而犧牲少數(shù)人的利益,,造成不公,。同樣,處理23萬條個稅民意時,,切不可唯“比例”馬首是瞻,,而更應關注提出意見背后的理由。不能只是一句不負責任的“我贊同”,、“我反對”,,必須要有足夠說服力的論據(jù)支撐自己的觀點,而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聆聽的聲音,。
稅收作為一種“必要的惡”,,其終極目的是通過增進全社會和每個納稅人利益總量,我們每個人在承擔納稅義務的同時,,也在享受政府用稅款發(fā)展經(jīng)濟,、科技、教育,、文化和國防等事業(yè)的福祉,。因此,吸納個稅民意時,,一定要超越“小我”的自利,,上升到國家發(fā)展的“大我”高度,尋求民眾利益和國家利益的最佳契合點,。期待全國人大再審個稅法草案,,能告訴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 2011-06-17改善收入分配 僅調(diào)個稅還不夠
- 2011-06-17民意已顯 個稅當如何調(diào)整?
- 2011-06-17別總圍著個稅起征點打轉
- 2011-06-17科學與民意:個稅起征點的PK
- 2011-06-17解讀個稅起征點的“民意”
- 2011-06-17起征點只是個稅修法的一個方面
- 2011-06-02個稅起征點 專家與民眾為何感覺不同
- 2011-06-0123萬個稅“意見大?!崩锶绾巍疤越稹?/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