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第四教學樓被冠名“真維斯樓”成為近日的新聞熱點,。
在維基百科上,,“清華”的定義是“被公認為中國大陸最出色的高等學府”。從筆者接受教育以來,,老師們在介紹這所學校的時候,,無一不說那里有“最好的教授、最好的圖書館,、最好的學術環(huán)境”,。當然,有一點是不會向學生們提的,,那就是“最多的經(jīng)費”,,自然,還有最多非資金性資源的支持,。
清華的優(yōu)勢,,無論是按傳統(tǒng)的政治支持說還是以現(xiàn)在的資本決定論衡量,都可以得出“優(yōu)勢來自于資源集中”的概念,。這種資源集中帶來的優(yōu)勢,,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提到的“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教育體系”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是不利的,因為個體優(yōu)勢帶來的邊際成本,,一定會阻礙體系的均衡發(fā)展和整體水準的普遍提高,。但是這種優(yōu)勢帶來的“個體獨占整體關注率”的效應,無疑對希望擴大知名度的社會需求,,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而且我們看到,教育系統(tǒng)建筑的“冠名”早已屢見不鮮,。有全國到處可見的“逸夫樓”,,數(shù)量略少的“蒙民偉樓”,。同是冠名,為啥在清華園中,,“逸夫樓”和“真維斯樓”的社會反響迥異呢,?我并不認為是商業(yè)化這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邵逸夫,、蒙民偉也都是商人,,另一方面在“真維斯樓”右下方的銘牌中,赫然標注了“真維斯……為國家教育事業(yè)貢獻一份力量”,,在這一點上,,真維斯和邵逸夫、蒙民偉是相同的,。而其中的差異,,恐怕還真要從所冠的名字中找原因。
邵逸夫,、蒙民偉這兩個名字代表的都是自然人,。雖然自然人這一符號的背后可以代表很多諸如宗族、地域,、企業(yè)等集體的力量和行為,,但是一旦以自然人的姓名作為符號,社會大眾會很自然地把集體看做自然人,,以自然人的道德準則來衡量符號的行為,。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自然人的聲譽和道德是極為看重的,,而自然人的慈善也符合儒家經(jīng)典中對人的最高道德標準“仁者愛人”,。具體到學校冠名來說,高校教學樓冠自然人名還給人一種“機構對人的肯定”,,仍然突出了學校這一教育機構對個人的強勢,,這也是社會對邵逸夫、蒙民偉包容度高的文化原因,。
而“真維斯”則是法人符號,、商標符號和企業(yè)符號,社會大眾會很自然地以企業(yè)逐利的標準來衡量,,加之社會上對“仇富”和“偽慈善”的質疑,,自然包容度會低得多。此外,,由于我國企業(yè)的平均壽命短于自然人的平均壽命,,導致法人符號和自然人符號相比不但存在天然的道德弱勢,而且還存在著可持續(xù)性差的缺點,這注定了“真維斯”冠名的悲劇命運,。
我國改革開放30年來,,經(jīng)濟成就有目共睹,各大著名企業(yè)也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可用于反哺社會,,尤其是帶有公益屬性的行業(yè),。但是,在方法論的選擇上,,一定要尊重大眾文化和心理規(guī)律,。“真維斯”冠名的悲哀,,其實企業(yè)方面的因素還可理解,,倒是高校也如此脫離社會,個中原因更值得引起深思和借鑒,。
- 2011-05-27真維斯同意清華摘牌了嗎
- 2011-05-27“真維斯樓”銘牌的摘下在意料之中
- 2011-05-27“真維斯樓”的“續(xù)集”更耐人尋味
- 2011-05-26“真維斯樓”的問題沒那么嚴重
- 2011-05-25清華“真維斯樓”為何惹熱議,?
- 2011-05-25一名清華校友對“真維斯樓”的反思
- 2011-05-25“真維斯”冠名清華樓,大學風骨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