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深圳經濟特區(qū)信訪條例(草案)》首次被披露,但因“擬禁止信訪者自殘,、用令人厭惡服裝道具”遭到全國范圍內的炮轟和質疑,。昨日,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再次審議該草案時,,不僅將引發(fā)爭議的條款刪除,,還加大了對信訪機構的約束,擬將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納入績效考核體系4月25日(南方日報),。
如何面對一部分群眾的信訪上訪,,這是地方政府維穩(wěn)工作繞不開的話題,這幾年來,,一些地方的少數群眾或因各種各樣的原因,,或因自己的主觀臆斷心理,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信訪上訪,,對待上訪群眾,,各地也是怪招頻出,甚至不乏有地方采取非法過激行為攔截上訪人員,,上級政府單純的把有無上訪現(xiàn)象納入對下級領導政績的考核,,下級官員不是積極為上訪群眾解決問題,而是為了不出現(xiàn)上訪現(xiàn)象,,采取極端行為攔截甚至非法扣押上訪人員,,表面上看上訪現(xiàn)象減少或消失了,而實際上矛盾被壓制了,,這種被壓制的矛盾一旦聚集成堆,,再遇上某些誘因,馬上會形成影響惡劣的“群體事件”,,這種拒絕或是收緊群眾信訪上訪的做法,,表面上是穩(wěn)定,,而實際上是暗流涌動稍事即發(fā),其實是最不穩(wěn)定的表現(xiàn),。
為群眾上訪提供寬松的環(huán)境,,讓群眾有“冤”可伸,政府對待群眾上訪所反映的問題積極加以引導和解決,,是最實際也是最可行的維護社會穩(wěn)定,,深圳特區(qū)把信訪條例的立法重點放在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上,這無疑是一項很大的進步,,從刪除如“使用令人恐懼或者厭惡的服裝,、道具”等約束上訪人的權益,到規(guī)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信訪人依法進行信訪活動進行非法干預或者阻撓”這是一項很大的轉變,,要求“國家機關應當建立矛盾、糾紛定期排查調處制度,,負責人接待群眾來訪制度,、走訪信訪人制度,信訪工作督查,、督辦制度,,信訪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國家機關的信訪工作應當納入績效考核體系”等內容,,更是為解決上訪者的矛盾糾紛,,從制度上加以規(guī)范,這不僅是從制度上約束政府部門對待信訪群眾的行為,,同時也是對信訪群眾人身權益的尊重,,應該說,《深圳經濟特區(qū)信訪條例(草案)》的修改,,是勇于面對現(xiàn)實,,勇于解決和化解矛盾的充分體現(xiàn),也是以解決群眾矛盾糾紛來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一項可喜的進步,。
實際上,,信訪上訪群眾的很多矛盾在初始階段都并不是不好解決或解決不了的,之所以形成不斷地上訪,,主要還是因為政府的基層部門脫離群眾,,推脫、敷衍而慢慢形成,,一般情況,,下,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中,,人們早已信奉“時間就是金錢”,,非到萬不得已誰也不會輕易把時間都浪費在不斷的信訪上訪上,,一次次上訪,問題得不到解決,,上訪者拖垮了家庭經濟,,政府部門疲于一次次“應付”,損害了公信形象,,新《條例》草案新增的內容如果能夠得到最充分的貫徹落實,,群眾的信訪上訪問題能夠在督查中迅速解決,對“訪民”是件喜事,,對樹立特區(qū)政府的新形象更是件好事,,對解決基層群眾矛盾,從根本上維護社會穩(wěn)定也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人常說,,化解矛盾易疏不宜堵,對待信訪群眾更應如此,,為群眾提供寬松的信訪環(huán)境,,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創(chuàng)造條件讓群眾監(jiān)督政府”的一個體現(xiàn),群眾有話可以說,,怨氣有處伸,,問題可以解決,心平了氣順了,,社會矛盾必然會少之又少,,我們的環(huán)境也勢必會更和諧。
- 2011-04-26刪“自殘式信訪” 立法矯正應成常態(tài)
- 2011-01-27總理接訪促建信訪解決機制
- 2011-01-26溫總理信訪更是“心訪”
- 2010-09-27具體地分析信訪量下降原因
- 2010-07-21警察是如何墮落為“信訪打手”的,?
- 2010-05-18不敢對信訪局長輪訓抱太大奢望
- 2010-05-12官員“三陪”信訪者得不償失
- 2010-04-19走出“信訪無用信法不易”的死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