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博弈方式的非理性,。有關方面對個體權(quán)利的冷漠甚至是粗暴傷害,,使利益天平嚴重失衡,,利益博弈陷入失序,。而同時,一些維權(quán)者飽受救濟渠道堵塞之苦,,對正常,、理性的方式產(chǎn)生了懷疑甚至絕望,被迫進行非理性的抗爭,。結(jié)果,,交流無法,溝通無效,,形成一種對峙狀態(tài),往往兩敗俱傷,,更使整個社會黯然神傷,。
自傷式維權(quán)的苦痛與現(xiàn)實,拷問著有關部門如何對待權(quán)利,,也考驗著我們這個社會究竟給予權(quán)利訴求怎樣的出口,,為權(quán)利救濟作出怎樣的安排。根本之途,,還是回到理性與法治的軌道上來,,利益博弈的各方,圍坐在公平正義的圓桌上討價還價,,該多少是多少,,該咋辦就咋辦,既不無理取鬧,,也不漠然置之,;既不漫天要價,也不巧取豪奪,。
同時,,從制度層面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公共救濟渠道和化解方式,即使“談不攏”,,也能有話好好說,,有地兒說理,有人主持公道,充分考慮維權(quán)者的弱勢地位,,盡早盡快地妥善回應其合理訴求,,維護其合法權(quán)益,用給力的正常渠道,,消解訴諸極端方式解決問題的可能,。唯有這樣,各方才能逐漸形成互信互利的良性循環(huán),。
眼下,,春運大幕已經(jīng)開啟。中國大地上,,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主題——“回家”正在演繹,。對不少人來說,回家是溫暖的,,但回家之路卻充滿了艱辛,。“自傷式維權(quán)”同樣也在提醒我們,,普通人,、小人物的維權(quán)之路還有著太多的坎坷。維權(quán)者怎樣找到“回家”的路,?如果企業(yè)都能主動關心生活困難的員工,,如果有關部門積極為農(nóng)民工爭取欠薪,如果滿腹委屈的人們能早一點得到幫助……那么,,我們不僅能防止悲劇再次發(fā)生,,整個社會文明也將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
- 2011-01-20“遺書維權(quán)”是法治時代的悲鳴
- 2011-01-11警方微博 你重公關我重維權(quán)
- 2010-12-02以“博士”之名維權(quán) 弱者的無奈
- 2010-11-30趙作海 維權(quán)
- 2010-11-25維權(quán)困局中無力的不只是“錦旗哥”
- 2010-11-19ATM機頻吞錢,,如何向銀行維權(quán)
- 2010-11-12趙作海成“維權(quán)品牌”不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