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比史上最嚴還嚴”的“二輪調控”政策的突然出爐,又引起了新一波觀望情緒,。不同的是,,這次觀望更多的是無奈,房價高的離譜,,在一線和二線城市,,買套上動輒上百萬,幾百萬,,這么高的價格已經和大部分人無關了,。“4·17調控”被冠之以“史上最嚴”,,熟料,,房子成交量下跌沒持續(xù)多久,,高房價也仍然巋然不動,且在八九月份出現了回暖跡象,,排隊買房的現象在一些地方重現,。“9·29調控”的出臺從另一面反應了四月份的調控政策沒有達到預期,?!霸秸{越漲”在公眾心里得到深化,調控政策的公信力被一點點蠶食,。
在媒體和公眾對調控政策的用詞可以看出些許期望與無奈,,四月份的調控是被寄予厚望的,遂被稱之為“史上最嚴”,,如此之嚴厲的政策竟然沒有撼動高房價,,面對新的調控政策,媒體又稱之為“比史上最嚴還嚴”,,倘若這次調控還不盡如人意,,難道再稱后續(xù)調控為“比史上最嚴還嚴更嚴”?中國人向來喜歡說,,事不過三,。就像《狼來了》了故事中喊“狼來了”的孩子一樣,前兩次喊有人信,,但狼真來了的第三次喊就沒人信了,。時下的調控政策正在遭遇這樣的尷尬窘境。政府屢次出臺政策,,結果屢次成為“空調”,,效果不明顯,長此以往,,會影響政府的公信力,,嚴重影響政府的形象。
回望過去的調控政策,,不難發(fā)現,,調控的不僅是房價,更是公眾的預期,。其實,,開發(fā)商也正是發(fā)現這一點,屢屢制造房價上漲的假象,,讓消費者誤以為不趕緊買房,,房價會上漲,且很快就會售罄,,開發(fā)商雇人排隊,,簽假合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這種恐慌的情緒下,一些家庭不得不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三代人供一套房。在這樣的情形下,,恰恰需要政府出臺政策,,消弭公眾的恐慌性心理。然而,,政府的調控政策總是“打水漂”,輕而易舉的就被強勢利益集團“翻盤”,,有的甚至是按照利益集團的意思制定的,。于是,“屢調屢漲怪圈”多次出現,。
這反過來可以解釋,,為什么每次調控以后會出現報復性上漲。其原因很明了,,當政府的調控政策出臺以后,,公眾一般持觀望情緒,期待房價下跌,,以便于低價段買入,,所以每次調控政策出臺成交量大幅下滑。但沒多久,,政策要么遭遇利益集團的阻撓,,調控力度被稀釋;要么被地方政府打折執(zhí)行,,終沒能起到令人期待的效果,。這樣翻來覆去幾次,公眾就會有強烈的房價還會上漲的預期,,觀望情緒抑制住的需求會在調控政策施行一段時間而沒有產生相應效果后,,集中爆發(fā),報復性上漲就此形成,。譬如,,四月份的調控政策致使成交量大幅下跌,但統(tǒng)計局9月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到8月份全國房地產市場明顯出現了反彈跡象,,包括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商品住宅投資,、銷售面積,、土地購置面積等在內的多項數據都相比7月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現在已經到了一個緊要的關口,媒體稱之為“調控關鍵點”,。若“二次調控”這個“比史上最嚴還嚴”的政策不能改觀高房價的局面,,降低公眾房價還會上漲的預期,不僅下一輪報復性上漲還會到來,,政府的公信力會有透支的危險,,房地產泡沫最終會破滅,貽害整個國民經濟,。不能再拖了,,也沒有再拖下去的資本了,房價越漲,,到一定程度,,調控的難度會越大,帶給整個社會的危害也越大,。因而,,和高房價“攤牌”已到了不得不為的地步了。
值得注意的是,,高層已經意識到這一點,,高層領導也高密度的傳達了政府調控的高房價的決心。政府的調控目標,,從去年12月份“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到最近的“保持房地產價格的合理和穩(wěn)定”,,悄然間顯露了政府調控的不僅是房價上漲的速度,還有高房價的現實,。這一表述的轉變,,預示著政府調控思維的變化。一些地方政府也緊跟著有所動作,,比如,,深圳出臺“限購令”,戶籍居民家庭限購2套住房,,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房,。政府也可以通過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普查房屋空置率,,問責土地閑置,,打擊炒房等措施向高房價全面“攤牌”,總之,,與高房價“攤牌”,,重塑政府公信,已經刻不容緩,。
- 2010-10-08蚯蚓“集體自殺”抗議高房價
- 2010-09-30政府能否讓利才是高房價問題關鍵
- 2010-09-06“空房管家”只是抵近高房價真相的一個小堵點
- 2010-09-01糧價上漲的深層原因是高房價
- 2010-08-18高房價何須房屋空置率來證明
- 2010-08-12土地閑置名單揭開高房價真相
- 2010-08-12公務員提前“升井”公眾怎不被高房價盤剝
- 2010-07-29高房價泡沫早破比晚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