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廣州市住房保障辦獲悉,為更好解決城市“夾心層”的住房問題,,即將出臺的《廣州市公共租賃住房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首次打破戶籍界限,,把引進人才和優(yōu)秀外來務工人員等非戶籍人員納入保障范圍。(9月25日《工人日報》)
今年6月,,由住建部等七部門聯(lián)合制定的《關于加快發(fā)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解決城市中等偏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條件,;并首次把單身人士與非本地戶籍的“外地人”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這是對既有住房保障制度的補充與完善。也是公租房政策的亮點,。傳遞出維護民眾住房尊嚴的民生思路,。如果地方政府不折不扣完成公租房建設任務,不僅有利于解決城市夾心層與外來人口的住房問題,,也會為房價理性回歸提供市場助力,。
廣州的新規(guī)回應了住建部等七部門指導意見,具有進步意義,。但美中不足的是,,只是把引進人才和優(yōu)秀外來務工人員等非戶籍人員納入保障范圍。政府或許可以更大氣一些,,增加公租房數(shù)量,,擴大供給范圍。
其實,在七部委指導意見與廣州公租房新規(guī)出臺之前,,公租房在一些城市已有所探索與發(fā)展,。從各地實踐看,發(fā)展公租房對“夾心層”,、外來務工人員提供穩(wěn)定房源,,滿足其過渡性基本居住需求,對實現(xiàn)“住者有其屋”,、促進城市化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相對于社會需要來說,公租房供應量仍是杯水車薪,。在我看來,,要讓公租房政策真正惠及民眾,需要地方政府盡職盡責,,做好兩篇文章,。一是處理好公租房與其他保障房的政策關系,保證公租房建設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讓更多民眾受益,。二是完善公租房資源配置制度,讓公租房供應精確制導,、雪中送炭,。
住房帶有準公共品的性質(zhì),讓“居者有其屋”,,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提供包括公租房在內(nèi)的保障房源,是政府應有的責任擔當,。地方政府應轉(zhuǎn)變土地財政思維,,拿出誠意回應民眾期待,認真履行公租房的供給責任,,健全監(jiān)督問責機制,,把公租房保障責任落實到位。
- 2010-08-04高租價違背公租房“保障”屬性
- 2010-08-04公租房不能只算經(jīng)濟賬
- 2010-08-02高昂的公租房價后暗藏利益算計
- 2010-08-02昂貴的公租房不如不要
- 2010-06-28過快發(fā)展公租房將出現(xiàn)新難題
- 2010-03-11別把公租房搞成全民福利
- 2009-11-18公積金建公租房好處落在誰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