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8月1日起,重慶將開啟一個當下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城市化運動,。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統(tǒng)籌城鄉(xiāng)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今明兩年,,將有338萬農民變身為擁有重慶城市戶籍的城鎮(zhèn)居民,;從2012年到2020年,,重慶將力爭每年從農村轉移80萬-90萬人口,,到2020年,,重慶將形成在主城區(qū)聚集1000萬城鎮(zhèn)居民、非農戶籍人口比重升至60%,、城鄉(xiāng)一體的戶籍制度體系,。
城市化的諸多好處,已經得到社會各界充分認可,。但是如何達到城市化,,學理上存在著諸多的爭議;而且,,在具體的發(fā)展過程中,,各國也存在著不一致的路徑。那么,,中國的城市化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
任何城市化都需要解決勞動力和土地兩個問題,中國也不例外,。
從勞動力的流動來看,,中國的城市化是以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來實現(xiàn)的——這個特征幾乎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兩樣。但中國的特點在于,,雖然勞動力已經從農村移到城市,,但名稱是“農民工”——顧名思義,他們雖然在城市從事工人的職業(yè),,但是其身份卻是農民,。
從城市面積的擴展來看,中國的城市化是通過征地來實現(xiàn)的,。根據(jù)《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農村土地都是集體所有,但集體所有的土地被限定于農業(yè)用途,,要想將農村的土地變?yōu)槌鞘兄械慕ㄔO用地,,必須通過土地征收來實現(xiàn)。正是這個原因,,中國城市面積的擴張,,都是通過政府的主動擴張,,而農民是無法積極為城市化作貢獻的。當農民集體所有的農地變?yōu)閲械慕ㄔO用地后,,政府通過土地出讓金獲得了巨大的收益,,而失地農民只能夠獲得低廉的征地補償費用,。
本來,,隨著城市面積的擴張,中國的城市應該容納更多的城市人口,。但由于戶籍制度的困擾,,城市里容納了更多的勞動力,但是卻無法容納更多的城市戶籍人口,。這樣一來,,中國的城市化始終處在“主動和被動”的困擾之中:勞動力主動向城市流動和被動的戶籍政策之間的矛盾;主動的城市面積擴張和被動的土地征收制度之間的沖突,。這兩個主動和被動,,始終成為困擾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兩大頑疾。這一次,,重慶的戶籍改革能否在這兩個方面有所作為呢,?
- 2010-08-05無益于于平等的戶籍流動意義不大
- 2010-07-30戶籍制度改革本來不是難事
- 2010-06-17城中村改造或為戶籍改革突破口
- 2010-06-11廣東戶籍改革不應忽視最大群體
- 2010-06-09戶籍改革要“擴前院”也要“保后院”
- 2010-06-02大城市戶籍改革也應抓緊
- 2010-05-13有了戶籍,“移民”未必就是城里人
- 2010-03-12取消升學考試受戶籍限制的現(xiàn)實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