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報告不是坐視橋裂的理由
www.fjnet.cn?2009-12-23 17:27? 陳堯?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廣東佛山一座大橋上布滿大大小小的裂縫,最寬處達10厘米,,可塞進一只鞋子,。當?shù)厝朔Q橋開裂很久都無人過問且投訴無門,而相關部門則稱迄今未接到大橋破損的報告(12月21日《羊城晚報》),。
“橋裂裂”的危害不言而喻,,一旦出現(xiàn)意外,,將成為社會和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在此,,追問“橋裂裂”產生的原因稍顯“專業(yè)”和“遙遠”,,筆者更想知道“橋裂裂”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為何一直沒人去管,?
官方宣稱“相關部門迄今沒有接到有關桂江大橋破損的報告”,。這種“答案”的言下之意非常明顯:因為沒有接到群眾投訴和報告,所以相關部門當然無從知道大橋已經破損,;既然不知道大橋破損,,當然也就無法對其進行維護和修繕。
大橋作為一個公共工程,,當它出現(xiàn)如此醒目的裂縫時,,相關職能部門和責任單位難道非要接到群眾的報告之后才能知曉?如果一直沒人報告,,“橋裂裂”是不是也就永遠成了官方“選擇性”的視野死角,?
事情偏偏就這樣詭異地發(fā)生了并持續(xù)著。許多市民擔心橋梁安全卻投訴無門,,最后卻又因此而讓自己為“橋裂裂”背上了“莫須有”的“罪名”,,同時讓相關部門的職責找到了“躲貓貓”的天然港灣。當權力傲慢和行政不作為的魅影被劃撥到老百姓身上時,,我們又如何指望一些職能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事關民生的各個方面,,能主動服務、上門服務,、追蹤服務,?
安全問題無小事。任何一個安全隱患都理應得到最為及時,、徹底的清查排除,。面對“橋裂裂”,市民的“報告”的確是相關部門知道這一問題的渠道之一,,卻不是唯一渠道,,更不能把它拿來作為長期行政不作為的借口。
相關新聞
- 2009-12-19“橋糊糊”獲獎,,說明評獎不能收費
- 2009-12-17南京橋梁“張嘴”是笑還是哭,?
- 2009-12-16“橋粘粘”能獲獎,誰來規(guī)范評獎
- 2009-12-01路橋費糾紛的根源是稅上加費
- 2009-11-25一道文化的橋梁斷了
- 2009-11-24權力從來不為路橋費傷神
- 2009-11-23路橋費不能成為政府飽私囊的工具
- 2009-11-17翻譯是橋梁也可能是屏障
更多>>視頻現(xiàn)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