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校長推薦的都是些不用推薦,、憑自身實力也能考上北大的學業(yè)優(yōu)秀者,,那這樣的推薦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突破作用呢?
令人關注的北京大學“校長推薦制”名單揭曉了,,結果全國39所中學獲得北大2010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資質,。16日,,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對這39所中學及其校長姓名進行公示。
從一開始的備受質疑,,到現(xiàn)在的敲定最終名單,,北大最終還是在爭議聲中將“校長推薦制”堅持下來了??v觀這39所中學,,仍難打消公眾心中的疑惑:為何江蘇省就獨占10所,而有些省份卻一所都沒有,?為何獲推薦資質的都是城市的中學,,這是否涉嫌歧視農村中學,從而加劇城鄉(xiāng)教育不公,?
表面上看,,公平、公開,、公正,,似乎仍是公眾關注“校長推薦制”的焦點所在。誠然,,北大將自主招生權直接交給中學校長,,由中學校長來決定誰能直上北大,以什么樣的標準來挑選,?在幾乎同等的條件上究竟選誰,?這確實關乎公平,、公正的問題。但任何一項改革,,最初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北大實行的“校長推薦制”,能否對現(xiàn)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形成沖擊,,為破除“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摸索出一條可行性道路,,從而為中國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提供示范,這才是其改革的根本所在,。
其實,,和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自主推薦相比,北大的“校長推薦制”只不過是將其實名化,、制度化而已,,明確由校長推薦,量化到具體名額的分配,。環(huán)顧一些世界名校的招生,,多數(shù)都是采用推薦制,校長,、教授,、校友,以及學生本人,,都可以推薦或自薦,。我們的高校自主招生試點已長達7年之久,但至今仍未取得社會認同,,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各高校并沒有根據(jù)自身特點,,形成各有特色的人才選拔觀,“偏才”,、“怪才”仍被拒之門外,;另一方面,現(xiàn)有的自主招生也沒有對高考形成突破,,所謂自主招生不過是由“一考定終身”轉換成“一面定終身”而已,。
- 2009-11-17實名推薦制,多少家長要踏破校長家門
- 2009-11-17北大校長推薦制走上一條“不歸路”
- 2009-11-17校長推薦制還是推薦校長制,?
- 2009-11-16北大“實名推薦”又是“新瓶裝舊酒”
- 2009-11-14“校長推薦上北大” 讓實踐說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