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太: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現狀和趨勢
談“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陳紅太:中國經濟奇跡的密碼在政治領域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對于我國來說,,實際上開啟了一場偉大的社會改革運動序幕。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對于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而言,,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尋找答案和有待證明的新課題,因為人類歷史上尚沒有這樣的實踐經驗,。實現社會主義上層建筑與市場經濟基礎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既發(fā)揮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yōu)勢,又發(fā)揮市場經濟競爭優(yōu)勢,,把近代以來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優(yōu)勢與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優(yōu)勢有機統一起來,,創(chuàng)造一種既不同于傳統社會主義,也不同于現代資本主義的社會結構和制度形式,,這無疑是人類社會制度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偉大實驗,。
經過近20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國實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得了成功,,被世人稱為“中國奇跡”,。市場經濟最大的制度優(yōu)勢是資源配置的有效性。資本的增值需求和擴張性在自由競爭機制下能夠使社會一切有用的資源都被充分地利用起來,。資源的閑置和浪費只有在壟斷的情形下才會發(fā)生,。孫中山曾夢想的“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在優(yōu)化的市場經濟體制內是可以實現的,。市場經濟的動力機制在于:尊重勞動者的自由選擇和投資者的經濟主體地位,,各種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和組合,并根據供求關系輔之以政府調控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市場經濟的勞動,、投資自由以及在法制保障下的資源之間的自由交換,為社會每個人特質和潛能的發(fā)揮,、致富愿望和自身價值的實現,,提供了制度平臺和可操作空間。
不過,,近20年的實踐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使我們對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激烈競爭形成的貧富分化和發(fā)展不平衡,人生,、人性的貨幣化和對金錢的崇拜,,資本對產業(yè)的壟斷形成的交換不公,資本對國家公權力的侵蝕和控制性影響,,企業(yè)的外部性造成環(huán)境污染和破壞等,。東、西方的發(fā)展經驗都證明,,這些問題是搞市場經濟必然會發(fā)生的問題,,是由資本的本性——追求私利最大化和自由交換原則決定的。市場經濟的導向是法制規(guī)范,、保障下的自由競爭和相互交換的契約關系,,追求個人私利的最大化是其基本價值觀。市場經濟的元理論是西方的個人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質與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包括中國的倫理人文主義都存在著內在的文化、價值沖突,。市場經濟使人格逐漸原子化,、物化和貨幣化,傾向于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和交換關系,;市場經濟排斥人文情感和一切利他主義的,、道德的、宗教的人文情懷,,把人類群生的一切美好的感人悲歌統統關進只能是靈魂生存的超現實的世界里面,。市場經濟的內在競爭機制迫使人們不得不為了生存或生存得更有尊嚴,、價值,像著了魔一樣追逐財富,、權力,、名譽等世俗價值。市場經濟的本質是物化和貨幣化的社會,,是形式上的自由掩蓋人的自由本質被異化的社會,。
我們現在鮮明地提出“警惕市場經濟負面效應”問題,這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清醒的理念和制度建構的迫切需要,。不能把市場化作為上帝一樣供奉起來,認為只有徹底的市場化才能徹底解決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的諸多問題,。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當市場經濟的競爭和資源配置優(yōu)勢與我國政治制度優(yōu)勢相結合時,會產生巨大的制度效用,,進而創(chuàng)造經濟發(fā)展的“中國奇跡”,;當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與我國政治體制的弊端或制度不足相結合時,也會產生巨大的危險和災難,。
- 2010-09-08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促進文化發(fā)展方式轉變
- 2010-09-07趙珩:開征房產稅應慎之又慎
- 2010-09-07基于國家經濟安全的國際產業(yè)轉移
- 2010-09-07徐崇溫:國外近期關于“中國模式”的研究動向
- 2010-09-07認識經濟特區(qū)與“新特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