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學者撰文指出,,我國基礎教育存在一個不應被忽視的問題:沒有把孩子當孩子來看待和教育,。對此,筆者深有同感,,不禁想起這樣一種現(xiàn)象:近年來,,諸如“建家長滿意的學校,做家長滿意的教師”之類口號成為不少學校競相打出的招牌,,盛行坊間,,大行其道。
“教育讓家長滿意”,,乍一聽似乎無可厚非,,但細細思量,問題不少,。首先,,教育如何使家長滿意?這其間,,眾口難調自不必說,,又如何界定,什么樣的教育才會令家長滿意呢,?多少家長滿意才行呢,?
更為重要的是,難道家長滿意就行了嗎,?畢竟,,教育服務的直接對象不是家長,而是學生。打個比方,,好比家長帶孩子去餐館就餐,,孩子吃飯,家長付賬,,要問對餐館飯菜,、服務滿意不滿意,恐怕不能只問家長,,還要問最直接的消費者——孩子,。家長的感受與評價,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感受與評價,。因此,,很多學校刻意宣揚的“讓家長滿意”,,其實在教育觀上遮蔽了一個關鍵問題:教育怎樣讓學生滿意,?
回到我們的教育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比這種理論上的困惑更使人糾結,。不少學?,F(xiàn)在變得越來越像標準化生產(chǎn)的“企業(yè)”或者“工廠”。填鴨式的教學,,封閉式的管理,,起早貪黑的生活,無所不在的激烈競爭,,簡單重復的枯燥訓練等等,,使原本充滿智慧與快樂的學習過程變成了沉重的負擔,使校園成為許多學生備感壓力和失落的地方,,而不是成長的搖籃,、精神的家園。
這樣的教育,,顯然不是合格的教育,。因為它不是立足教育學生這個本位來展開,而是被功利目的,、應試思維,、家長需求、自身利益等非教育因素主導著,、牽制著,、撕扯著,在各種現(xiàn)實利益的考量和沖突中變得面目全非,。
比如,,家長要求保證孩子在校安全,,一些學校對此片面理解,不是在盡力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開展各種有益的教育活動,,而是因噎廢食,,采取消極保護措施,大搞全封閉,、準軍事化管理,,取消所有集體性戶外活動,甚至停止一些體育活動,。結果,,學校倒是“安全”了,但在這種封閉空間中,,學生的心靈何以舒張,?孩子的體魄又如何強健,?這種不利于孩子成長的教育,到頭來也是不能令家長滿意的,。
英國哲學家懷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書中說:“要使知識充滿活力,,不能使知識僵化,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問題,?!苯逃幕盍χ矗瑏碜杂诮逃^程中對人的尊重和關愛,,來自于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活動,,激發(fā)孩子們對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啟迪心靈,、健全人格,,使他們在成長中追求“有靈魂的卓越”,而不是淪為考試機器,、高分低能者,。
前不久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推動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必須堅持育人為本,。要做到這一點,既需要尊重教育規(guī)律,,把教育的事情交給教育,;又需要包括學校、家長,、學生等在內的各方力量轉變觀念,,共同努力,。
尤其對于學校來說,更應在教育理念和實踐上面向“育人”盡快轉型,,所有教學內容,、活動的設計運行,都應以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來展開,。誠如教育學家葉瀾教授所提倡的,,“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只有回歸育人本位的教育,,才會真正讓學生滿意,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
- 2010-07-26貫徹教育工作會議精神 加快一流大學建設步伐
- 2010-07-26人民日報評論員:教育要發(fā)展 根本在改革
- 2010-07-26鄧穎超:寫黨史人物,不要添枝加葉
- 2010-07-26給一線工人撐把“遮陽傘”吧
- 2010-07-26要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