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幫走失的老人尋親,在沒有獲取有效信息的情況下,,尋親工作會一度陷入困境。廈門市救助管理站通過口音辨別,、身份倒查,、人像識別等方式,盡可能幫這些走失老人找到回家的路,。據(jù)了解,今年以來被送到市救助管理站的走失老人,,現(xiàn)僅有1人還未找到家人,,其他老人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都已找到家人,。 無名字口音雜 尋親無從下手 陳小斌攝 目前救助站里有位走失老人,至今未能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9月27日17時,,杏林派出所送一名走失老人到市救助管理站。十幾天來,,她一直說她沒有名字,說家里沒有人了,未能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工作人員觀察發(fā)現(xiàn),,她應(yīng)該是在外流浪了一二十年,看起來五六十歲,,普通話口音也較雜,,有陜西和山西口音,但她又聽得懂閩南話,,讓工作人員無法從她的口音方面下手幫她尋親,。 如今,救助站在報紙和網(wǎng)上刊登其消息,,至今沒有進展,。 走失2年多 她終于找到家人 今年2月5日23時,一名自稱叫張某梅的女子來到廈門市救助管理站,。經(jīng)過幾天努力,在工作人員的引導(dǎo)下,,她寫出其兒子的名字,、家庭住址、固話號碼等,。 根據(jù)其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員尋求公安機關(guān)的幫忙,但均未獲得對應(yīng)的信息,。 幾經(jīng)周折后,,工作人員放棄其提供的地址和固定電話,以她兒子的名字為線索,,請公安部門幫忙全國搜尋同名的信息,,并把疑似人員的照片給張某梅確認。3月2日,,值班人員把疑似照片給她確認時,,她突然笑著說:“咦,這不是我兒子嗎,?” 隨后,,工作人員立即聯(lián)系當(dāng)?shù)孛裾⑴沙鏊?、村委會等部門,,當(dāng)天就聯(lián)系上她兒子成某。成某表示:“她都走失兩年了,,我一直在找她,,真的快要絕望了,。”成某當(dāng)天連夜趕來廈門,。這次“尋親”較為曲折,,花了28天。 事后,,工作人員才知道,,原來張某梅提供的固定電話是她家好幾年前用的號碼,已經(jīng)沒用好多年了,。(記者陳小斌) |
- 2016-10-11沙縣一77歲老母狀告五子女 要求他們履行贍養(yǎng)義務(wù)
- 2016-10-11廈門平均3天就有1名老人走失 子女疏于照顧是主因
- 2016-10-09八旬老人居無定所 法院判決六子女共擔(dān)贍養(yǎng)義務(wù)
- 2016-10-09“銀發(fā)”出行大數(shù)據(jù):今年超一半老人出游無子女隨行
- 2016-10-02安吉麗娜朱莉獲得6名子女監(jiān)護權(quán) 皮特僅有探視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