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lián)新聞 > 專題 > 2015年福建省尋找“最美家庭”活動 > 樂善好施“最美家庭” 展示與投票
> 正文
鄭平芳家庭美德故事
明朝的時候,,福寧州柘洋(柘榮)、福安,、壽寧交界處非常偏僻仙嶺村有個遠近聞名的慈善家鄭宗遠,。他傾其所有,耗時多年,,與子孫一起開鑿從柘榮至福安到壽寧境內(nèi)的一條長達數(shù)百里的石徑大道,,途徑3縣7鄉(xiāng)(鎮(zhèn)),連建數(shù)十座橋,、亭,,設置渡船一條,置買渡田六畝,,雇人劃船,,免費讓行人過渡,并把家中田租的一半,,當作養(yǎng)護路,、亭、橋,、渡船的資金,。人稱“仙嶺愚公”。他為人慷慨,,一輩子樂善好施,,常常接濟窮苦之人,,遇缺食者留宿款待送與斗米。無論鄉(xiāng)親鄉(xiāng)眾急需錢或糧向他借用,,從不推辭,,即當作布施,也不留字據(jù),。明世宗皇帝朱厚熜賜予他七品冠帶,,福寧府知州贈予他“德義兼隆”的匾額。鄭宗遠自己一生行善,,還要求子孫后代繼承他的事業(yè),,臨終留下“樂善好施,救急濟貧”的祖訓,。他的后裔不負囑托,,善舉代代相承。史志記載,,明嘉靖年間,,鄭宗遠兒子鄭廷森曾義務建長降亭一座。明萬歷年間,,鄭宗遠的孫子鄭文煥六十大壽時,,當朝著名文官、湖廣布政司參政游樸寫文章稱贊他能繼承先輩慈善遺志,。清乾隆年間,,鄭宗遠后人鄭鼎禧攜夫人肖氏在長降亭中,用米粥和大碗茶免費招待路人,。1978年,,板橋被水沖走,后人鄭明況自發(fā)組織宗親,,耗時兩個多月才修繕好,。世世代代的仙嶺人,一直秉承祖訓,。 |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