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鯉城區(qū)吳生珍家庭
都說家是溫馨的港灣,,在延陵社區(qū)就有這樣一戶人家,他們秉承“家和萬事興”的家訓,,夫妻恩愛,、互相提攜,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點點滴滴的情詮釋了家作為愛的港灣的真諦,,因此也受到鄉(xiāng)鄰的一致好評。 互敬互愛 溫馨和諧 生珍的丈夫叫吳為漢,,年青時代從過軍,,到南平兵工廠服役,從南平復員后回到家鄉(xiāng)參加工作了,,由于與同村的姑娘吳生珍在工作上的交往和共同的理想,兩顆年輕的心經(jīng)過愛的火花的碰撞終與走到一起,,并最終喜結(jié)連理,。從此,夫妻倆風雨同舟,,一路走來,。 時光荏苒,歲月更續(xù),,但是他們家庭和睦,,夫妻恩愛,,工作上相互支持、互相鼓勵,、相互理解,,學習上相互督促、互相促進,,勤奮共勉,,生活上相互關(guān)心、互相幫助,、相互體貼,。在社會上,熱心公益,,村中大大小小的事務(wù),,只要是對村民有益的,他都樂于參與,,出錢出力,。 吳生珍在家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勇挑家庭重擔,,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孝敬長輩,,關(guān)心子女,。作為人妻、人母和人媳,,吳生珍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與老伴吳為漢相親相愛,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營造了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這么多年來,,飽經(jīng)風霜的夫妻感情卻不斷升華,,可歲月的痕跡卻提前刻畫在了生珍的臉上。在母親堅毅的性格下,,孩子們都非常懂事,,人窮志不窮,他們暗下決心,,長大后一定要讓父母過好日子,。在處理家庭的事務(wù)時,,夫妻平等尊重,,互相通氣,,共同磋商決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議,,求大同,,存小異,很快取得共識,,把家里家外的事務(wù)處理得井井有條,。我們家庭是民主的,有事家庭會議商量,,任何人不獨斷專橫,,家庭會議商定的事大家堅決去做。 笑對病魔 樂觀人生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三年前吳為漢感到身體不適,,住院治療期間發(fā)現(xiàn)是食道的問題,,最后經(jīng)過確診為癌癥。突如其來的消息對這個一直和睦相處的家庭來說不啻于晴天霹靂,。在這生與死的抉擇,,情與愛的份量,使吳生珍沒有過多時間徘徊,,幾天過后,,她毅然選擇后者。為盡快控制丈夫的病情,,她一邊送丈夫到醫(yī)院治療,,一邊不分晝夜在親朋好友間奔波,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籌足費用,,挽救心愛的丈夫,挽救這根家庭的頂梁柱,。想到被病痛折磨的丈夫,,她心如刀絞,徹夜難眠,,茶飯難咽,。作為丈夫的妻、孩子的母親,,她時刻用一個愛字來支撐自己,,拖著疲憊的身軀繼續(xù)奔波,正如俗語所說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p> 面對病魔,吳為漢這位曾經(jīng)是軍營中鐵骨錚錚的漢子,,在死亡線上的陰霾的籠罩下,,沒有選擇逃避,長期的社會經(jīng)歷和工作磨練,,使他形成了豁達,、堅強的性格,雖然全家人都瞞著為漢,,但他還是從無意中聽到的醫(yī)生間談話里了解到自己的病情,,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悲觀消沉,相反,,坦然面對,,積極配合治療。他一方面積極治療,,另一方面,,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不懼病魔,、正視疾病,、保持良好心態(tài),以及和諧家庭創(chuàng)造出的祥和氛圍,,也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為了給老人治病,女兒女婿瞞著老人買了10多瓶一千多元一瓶價格昂貴的藥品,,盡孝心,。而吳生珍,一位極其普通的農(nóng)家女,,用自己精誠的心照顧病重的丈夫,。正是因為這顆傳統(tǒng)的善良的女人心感動了上天,使自己的丈夫一次次地戰(zhàn)勝病魔,。 敬老愛幼 和睦鄰里 吳生珍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nóng)村婦女,,在她的身上就很好地體現(xiàn)出敬老愛幼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她公公婆婆生前,,她就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侍奉老人的起居飲食,,有好吃的都留給公公婆婆和孩子。推而廣之,,她的這種美德也表現(xiàn)在她對待村中的老人和小孩身上,。 他們夫婦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思想教育,經(jīng)常給兒子講勵志故事,,引導兒子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做對社會有作為,、有貢獻的人,。他們常常以自身為例,,經(jīng)常鼓勵和鞭策孩子們要經(jīng)常鍛煉,、讀書、保持好身心健康,,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積極上進的文化氛圍,耐心教育兩個兒子要讀好書,,長大后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她們一家人富有同情心,平時注重鄰里間和諧,,村里哪家有困難她都設(shè)法盡力幫忙,,還經(jīng)常到生活困難的家庭探望孤寡老人和小孩,給他們送衣送吃,,受到了群眾的一致稱贊,。 “家和萬事興”,這就是吳生珍一家,,溫溫馨馨,、和和美美的一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