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訊 7月8日下午,13歲女孩孫正雯從青島一座商務(wù)樓的7樓跳下身亡,留下了三頁遺書和一份遺囑,。女孩在遺書中表示長期遭受家庭暴力,,質(zhì)問父母有沒有把自己當人看。遺囑中女孩希望自己死后能將遺體捐給需要的人,。
“虎毒不食子”,,這是中國人家庭倫理宣講中最常見的邏輯。在人們眼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往往“愛之深責之切”,,具有天然的正義性:“三天不打,上梁揭瓦”,、“黃金棍子出人才”……這些在民間廣泛流傳的民諺,,既是社會普遍存在的家庭暴力文化的反映,更有一種對兒童必須臣服于家庭暴力教育的容忍,。
父母之命不可違,,在這樣一個崇尚“孝道”的社會,父母既不能忤逆,,更不容許批判,。或也正是這個原因,,13歲女孩孫正雯面對長期家庭暴力,,只能以縱身一躍的決絕姿態(tài),表達對父母暴力的批駁與不滿,。遺囑中充滿諷刺與血淚的字句,,是這位女孩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抗爭。
孫正雯遭遇的家庭暴力悲劇告訴我們,,那些包裹著“愛之深責之切”外衣的教育,,表達的多是一種殘暴,有的甚至已經(jīng)到了禽獸不如的地步,。孫正雯一位同學就說:因為做地理題說不出答案,,孫的父親就給了她一巴掌,孫感到耳鳴,,告訴父親自己聽不見了,,當時她父親不信,便又給了兩巴掌,,直接把她“打暈過去”,。遺囑中,孫質(zhì)問“父母有沒有把自己當人看”,,其實,,一同該被質(zhì)問的,更有這個社會對家庭暴力的容忍。當孩子遭遇家庭傷害的時候,,竟找不到可以求助的人,,竟沒有一個可以信任的機構(gòu)和制度能夠幫助她,甚至,,她的父母事后是否應(yīng)該受到法律懲處,,也依然存疑。
這讓人想起了曾經(jīng)風靡一時的電影《刮痧》:一個中國家庭里長輩為孩子刮痧,,卻被美國的兒童福利局認為虐待兒童,,以至走上法庭,引發(fā)有關(guān)中美文化差別的廣泛爭議,。其實,,這部片子真正引人深思的并不僅是中美文化差別,更包含著兒童權(quán)利保護的含義:兒童并不是父母的私產(chǎn),,只要家庭存在體罰和虐待兒童的嫌疑,國家就有權(quán)接管監(jiān)護兒童的權(quán)利,,并用法律向施暴的家庭問責,。
須知,以管教與愛的名義施加在兒童身上的家庭暴力,,絕不能成為一種文化,。父母對孩子施加暴力,也絕不僅是承擔道義責任那么簡單,。孩子是社會的一員,,社會有權(quán)確保他們有免于暴力與疼痛,免除恐懼與悲傷的權(quán)利,。
不禁想起了印度反家暴團體發(fā)起的“按門鈴”運動,,當鄰居家傳來挨打的哭聲,摁一下他家的門鈴,,等怒氣沖沖的鄰居開門,,問一聲:“你家的菜燒煳啦?”真希望有一天,,每個人都能成為熱心的鄰居,,敲開那一扇扇充滿暴力的房門。(李妍)
- 2012-07-18安南稱敘危機正處十字路口 必須盡所能制止暴力
- 2012-07-18馬里記者舉行示威游行抗議軍人暴力
- 2012-07-17重慶選美爭議續(xù):主辦方呼吁網(wǎng)民停止語言暴力
- 2012-07-17暴力沖突招譴責內(nèi)外交困壓力大 敘利亞到臨界點,?
- 2012-07-17“作秀”的莫須有指控和話語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