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學校,培養(yǎng)人才還是培育貴族
來源:東南網 2011-08-26 編輯:黃水來
迄今為止,,我未曾接觸過貴族,也不知道貴族的定義或標準是什么,。但我相信,,貴族的培育,,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幾個洋教師就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它既離不開特定的社會生存空間,,也少不了良好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女,。假如父母淺陋粗俗,想用金錢把兒女包裝成貴族,,無異于天方夜譚,。況且,貴族首先是公民,。對社會貢獻的大小另當別論,,熱愛祖國是起碼的自覺。把孩子從小交給洋教師去“雕琢”,,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長大之后,,難免多了幾分“洋氣派”,少了一些“中國味”,。 退一步說,,高價培養(yǎng)孩子,真能成為貴族,,即便不是什么好事,,也未必是可怕的壞事。怕就怕從小養(yǎng)尊處優(yōu),、頤指氣使成為習慣的人,,長大后,既不知道感恩社會,、不懂得艱苦奮斗,,又缺少民族自尊、缺乏拼搏精神,。這樣的人,,縱然腰纏萬貫,充其量只能成為富貴一族,,而絕對成不了高貴一族,。 時代不同了,我們不敢指望出現(xiàn)陳嘉庚那樣寧愿自己過著儉樸的生活,,也要傾其所有為民族,、為人民而辦學的愛國人士,、開明之士。但以為,,學校不是商店,。任何辦學單位或個人,起碼的道德良知不能少,,起碼的社會責任不可缺,。今天,當貧困地區(qū)不少孩子還打著赤腳,、餓著肚子上學,;當一些孩子為買不起學習用具、交不起相關費用而憂愁時,,有人卻搶抓機遇興辦貴族學校,,有人卻爭先恐后送孩子去當“貴族”,責任何在,、良知何在,?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旗下網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