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太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見識了太多的不正常成為正常,人們難免草木皆兵,,面對一些食品謠言又怎么可能心生警惕,,保持正常的判斷意識呢? 近期,,大量關于“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引起消費者的恐慌。2月27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指出,,對于近期在網上傳播的“塑料紫菜”等食品謠言,要按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嚴厲打擊,。(見2月28日《法制日報》) 面對謠言,,我們總說“謠言止于智者”,拿近日網傳的一些紫菜由塑料制成的謠言來說,,其實并不難識別,。只要保有點常識,增加點求證精神,,很容易就能發(fā)現(xiàn)其中不靠譜之處,。這是個并不缺少質疑的年代,可為何面對食品謠言,,公眾很容易失去求證精神呢,? 從多年前的“紙餡包子”“打針西瓜”“造假雞蛋”,到近來“塑料袋制紫菜”和“吃大盤雞,、泡椒鳳爪感染禽流感”等食品謠言,,都曾引發(fā)公眾恐慌情緒,給相關行業(yè)企業(yè)造成了巨大損失,,背后則是各方不盡相同的利益動機,。 食品謠言必須治理,消費者也要保持一雙慧眼,,但現(xiàn)實中,,消費者對于謠言的采信程度,往往與整個市場生態(tài)有著密切關系,。如果市場生態(tài)良好,,給消費者傳遞了足夠信心,那么見到一則流言,,消費者就可能保持謹慎,,做到慎信慎傳;如果整個市場不盡如人意,,消費者面對流言就可能失去警惕,,甚至有可能出于一種慣性認識“寧信其有、不信其無”,。 提及當前食品市場現(xiàn)狀,,很多人都是一陣苦笑。當我們感慨食品謠言很低幼時,,其實那些食品安全事故又有多少技術含量,?不久前媒體報道了天津獨流鎮(zhèn)生產大量假冒名牌調料的事件,。如不是媒體報道,誰會想到連調料也有人假冒,?而且這個假貨市場由來已久,,就待在監(jiān)管部門的眼皮底下。 不少食品造假的事未必有什么“大智慧”,,有很多造假手段十分低級,。看到了太多的不可能成為可能,,見識了太多的不正常成為正常,,人們難免草木皆兵,面對一些食品謠言又怎么可能心生警惕,,保持正常的判斷意識呢,? 食品謠言止于智者也止于“治者”?!爸钦摺笔窍M者提高辨別能力,,防止上當受騙;“治者”是監(jiān)管部門提高監(jiān)管水平,,既要及時打擊謠言,,也要改變市場生態(tài),促進市場向上向善,。如果“治者”不努力,,讓市場接二連三出現(xiàn)食品安全事故,消費者只能風聲鶴唳,,面對流言很可能習慣性地失去警惕,,從而給食品謠言的產生和流傳提供機會。 |
相關閱讀:
- [ 03-01]消除食品謠言要靠社會共治
- [ 02-25]網絡謠言為何偏愛傍上食品安全,?
- [ 02-25]杜絕食品安全領域謠言不能止于辟謠
- [ 01-25]只懲不獎不利于食品安全監(jiān)管
- [ 01-06]提升食品安全的“整體水位”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