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體制”的供給側改革,應當以市場化和社會化為指標,,既要促進體育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又要推動群眾體育蓬勃興起?!?/p> 我們今天已經可以坦然面對金牌的得失,。我們有了孫楊、寧澤濤這樣的“小鮮肉”,,有了朱婷,、惠若琪這樣的“大長腿”,更有傅園慧這樣個性十足的“表情包”……中國人對待奧運會的態(tài)度已經發(fā)生積極的變化,,顯示了民族心態(tài)當中越來越自信,、開放、大氣的一面,。 心態(tài)的進步自然值得點贊,,然而回到賽場上,奧運會畢竟是競技體育的華山論劍,,任何一個國家的運動員,,上了奧運會的賽場,就是要取得自己能夠取得的最好成績,。所以,,國家體育總局劉鵬局長明確表示,“唯金牌論”固然不對,,但“金牌無謂論”同樣不對,,“我們中華體育的核心就是頑強拼搏、為國爭光,?!?/p>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繼上一屆倫敦奧運會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績之后,,在里約以27金的成績險勝中國,,位居第二。這得益于英國體育理事會開展的“世界級項目”計劃,,對尖子運動員給予資助和補貼,,他們毫不諱言目的就是為了在奧運會上奪取金牌,,振奮民族精神。 然而這并不是英國版的“舉國體制”,。英國政府的體育開支,,重點還是放在社區(qū)體育,也就是我們說的群眾體育上,。整個里約奧運周期的資金,,也才3.5億英鎊,其中占大頭的還是來自體育彩票的資金,,政府財政撥款僅占其中一小部分,。考慮到英國僅有區(qū)區(qū)六千萬人口,,其資金的使用效率和市場化,、專業(yè)化程度,明顯高出一籌,。這就涉及到我們的“舉國體制”是否需要改革這一沉重的話題。 對于特殊歷史條件下發(fā)展起來的“舉國體制”,,有其必然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沒必要徹底否定?!芭e國體制”來自計劃經濟時代,,那時候社會資源匱乏,社會化體育毫無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又急需通過爭金奪銀來振奮民族精神,所以才“集中力量辦大事”,。然而時至今日,,經過30多年高速發(fā)展,中國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的發(fā)展奇跡,,市場已經成為配置資源的基本手段,,社會化體育蓬勃開展。體育,,不僅僅是振奮民族精神的工具,,而是走進了民族的生活之中,成為增強人民體質的生活方式,。 這樣的時代變遷,,給予了“舉國體制”改革的機會。在經濟“新常態(tài)”,、經濟長期走勢呈L型的大背景下,,中央強調通過“供給側改革”來實現(xiàn)轉型升級,提升動能。這對中國體育也同樣適用,,“舉國體制”也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觀眾對奧運會心態(tài)的變化,體育在老百姓生活中地位的變化,,都意味著需求端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觀眾已經過河,官員不能瞎摸,。 “舉國體制”的供給側改革,,應當以市場化和社會化為指標,既要促進體育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又要推動群眾體育蓬勃興起,。體育要淘汰落后產能,就不能重復中國經濟“低小散”,、“大而全”的教訓,,應該提前騰籠換鳥,實現(xiàn)“高精尖”的發(fā)展道路,。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最適合的體育運動,,像英國的優(yōu)勢項目,主要集中在田徑,、自行車和水上項目上,。我們同樣應當集中優(yōu)勢力量,重點發(fā)展那些有群眾基礎市場化前景較好的運動項目,。足籃排等影響力巨大的運動項目,,應當堅決走社會化加職業(yè)化的道路,該放的要放,,該抓的要抓,,夯實群眾體育的基礎,為職業(yè)化的市場搭好平臺,。 里約奧運會之后,,無論是社會心態(tài),還是社會發(fā)展階段以及體育產業(yè)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都已經到了需要從供給側角度對“舉國體制”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
相關閱讀:
- [ 08-20]中國女排“絕地反擊”詮釋體育精神
- [ 08-18]奧運金牌減少或成改革契機
- [ 08-17]獎金縮水是“唯金牌論”的理性回歸
- [ 08-12]比賽事更精彩的是體育精神
- [ 08-11]“比賽不在,體育仍在”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