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12日公布了對一批網絡表演平臺的查處結果,26個網絡表演平臺被查處,16881名違規(guī)網絡表演者被處理,。記者調查發(fā)現,隨著網絡直播終端從PC端走向移動端,,直播開始步入全民時代,。直播平臺的快速發(fā)展引來洶涌的資本,各類直播平臺正成為投資“風口”,。與此同時,,網絡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權等問題也隨之凸顯,。 美國著名的網絡文化觀察者凱文·凱利預言,,注意力經濟的時代,金錢將跟隨注意力,。這一點在中國似乎比他想象得來得更快,。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視頻直播平臺接近200家,,網絡直播平臺用戶已達兩億,。與直播息息相關的“網紅產業(yè)”2016年產值預計接近580億元,遠超2015年中國電影440億元的票房,,顯示了網絡直播強勁的吸金能力,。 然而,資本的青睞并不是預判行業(yè)前景的唯一標準,。當前的網絡直播市場給人的一個直觀感受就是泥沙俱下,。一方面,直播平臺中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和危害社會公德等違法違規(guī)內容并不少見,此次被查處的多家直播平臺經營單位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另一方面,,直播過程中的侵權問題也屢屢被詬病。種種亂象的存在,,說明當前的網絡直播市場雖然已成為投資的“風口”,,依然未擺脫“野蠻生長”的窠臼。 以網絡直播為主要載體的“網紅經濟”并無原罪,,它是互聯網時代傳播的一個趨勢,,也是當前新經濟發(fā)展的一部分。直播平臺猶如打開了神秘的潘多拉魔盒,,將人們的注意力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門檻低,人人都可當“主播”,,無傳播介質要求,,人人都可成觀眾,這些是其在短時間內走紅并受到資本垂青的重要原因,。但是,,注意力和資本的雙重誘惑,也令一些主播和直播平臺走上了“賺快錢”的捷徑,甚至踐踏社會公德與法律法規(guī)的紅線,,為這個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在最初發(fā)展階段,一些平臺和主播憑借色情,、暴力等“惹眼球”內容獲得了人氣與不菲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看,縱容這樣一種無底線的“野蠻生長”,,只會給整個行業(yè)帶來自我污名化的風險,。縱觀一些不斷“秀下限”的直播內容,,其本身并無多少技術含量可言,,不過是將原本在傳統(tǒng)傳播介質上不能通過的內容在直播平臺進行了嫁接,長此以往,,必然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就此而言,在這樣一個新興行業(yè),,呼吁建立一種健康的自律文化,,各平臺自覺擔負起對內容的把關責任,不為眼前的短期利益所蒙蔽,,尤其顯得必要。 當然,,在法治社會,,任何一個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最終都離不開法治的約束。從“人人有麥克風”到“人人當直播”,,意味著傳播范式發(fā)生了進一步的顛覆和更迭,,也給監(jiān)管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突破了制度與經驗上的既有邊界,。因此,,在治理上亟須創(chuàng)新與探索。日前出臺的《文化部關于加強網絡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首次明確了今后網絡直播將實行隨機抽查,,表演者一旦上“黑名單”將被全國禁演,,可視為對當前網絡直播亂象的一次有力的制度回應。但“黑名單”制度如何在落實上不打折扣,?直播平臺又該負起怎樣的責任,?具體的違規(guī)行為如何界定?解決這一系列問題,,需要更為細化和系統(tǒng)的管理規(guī)定跟進,。 |
相關閱讀:
- [ 07-15]網絡直播監(jiān)管 重在規(guī)則清晰
- [ 07-14]廚房直播體現互聯網監(jiān)管思路
- [ 07-13]庭審直播也是法治公開課
- [ 07-08]最高法直播庭審彰顯深化司法公開的決心
- [ 07-08]庭審直播成常態(tài),告別選擇性公開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