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紀委書記王歧山有一句話被熱議:“讓黨紀輕處分,、組織調(diào)整成為大多數(shù),,重處分的是少數(shù),,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shù)”,。與此同時,,有人對官場的頑疾“不作為”表現(xiàn)出相當?shù)慕箲]和急躁,,推論出“不為即貪”,。這種情緒化表達,,明顯有悖于當前強力懲腐之后,,未來正太分布的預期。 目前定義“不作為”,,大體上是工作不積極,、不主動,該做的不做,,該管的不管,,少有建樹,幾近擺設,,為黨的使命和紀律所不容,。而貪腐主要是利用職權(quán)謀取私利,驕奢淫逸,,直接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完全站在進步的對立面,為國法所不容,。 顯然,,“不作為”不等于“貪腐”,任要把它升格,,這很難容易讓人想到是一種無限上綱,。既然是“貪腐”,那就要動用國家的“家法”,。這就像我們用法律為某種道德頂腰一樣,,效果往往會事倍功半。事實上,把“不作為”當“貪腐”侍候,,在現(xiàn)實中并不可取,。 即使是“不作為”和“貪腐”造成同樣的損失,或“大官不為”的危害大于“小官不潔”,,也不能將二者劃等號,。因為二者的動機和造成后果的路徑是不同的,若要追責也應各依其規(guī),?!安蛔鳛椤北旧砭哂休p重之分,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敢擔當,、不想付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恐怕是“不作為”的主要特征,也不能否認某些干部“不作為”,,是因為面臨過于復雜的環(huán)境,、缺乏領導和組織的有力支持、某些工作一時面臨法律和政策瓶頸,、解決問題受制于歷史包袱,、有的干部曾經(jīng)受到過不公正對待,等等,。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歸結(jié)為“貪腐”,,更是沒有道理的。 最近,,中紀委在反腐倡廉中提出讓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是對黨的紀檢工作的清醒定位,其中“把黨紀和國法分開”,,對于我們?nèi)绾握J識和處理“不作為”具有相同的指導意義,。對絕大多數(shù)“不作為”,還是應該用組織調(diào)整和黨紀輕處分進行追責,。用目前的一句行話說,,那就是經(jīng)常“扯扯袖子”,。如果“不作為”導致犯罪,,法律制裁也應不仁不讓?!安蛔鳛椤敝院茈y根治,,除了干部本身的問題,過去存在著組織要求失之于寬,現(xiàn)在提出“不為即貪”,,極有可能孕育簡單從事和擴大化的傾向,,最終也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說“不作為”不等于“貪腐”,,并不否定它對事業(yè)對干部本人的危害性,。前者會誤國誤民,后者是禍國殃民,。前者是后者的土壤。在一定程度上,,懶政怠政是腐敗的同盟軍和后備隊,。二者只是一步之遙。關(guān)鍵崗位的“不作為”更是不可小視,。那個組織上不提拔就貪腐過億的縣委書記就是例證,。盡管如此,還是要堅持依法治國,,依紀治官,,真正對干部嚴格要求,既不將就,,也不苛責,;既不允許以“政績”抵銷貪腐之過,也要防止以“不作為”掩護貪腐坐實,。 治理“不作為”,,不妨轉(zhuǎn)換思路,變“不為即貪”的大加撻伐,,為對癥下藥的分類化解,。要從調(diào)試思想“總開頭”入手,將考核制度和平時執(zhí)紀落細落小落實,。不要大炮打蚊子,,也不要鳥槍打飛機。要多從激勵機制和為干部排憂解難上找出路,,給有為敢干的干部多一點成長的空間,。如考察效果兼顧動機,評價決策寬容“試錯”,。鼓勵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擴大積極面,,弘揚正能量,從根本上改善官場政治生態(tài),反腐大局的正太分布也在其中了,。 |
相關(guān)閱讀:
- [ 07-14]對“一天5000個騷擾電話”袖手旁觀是不作為
- [ 06-25]重處罰輕監(jiān)管也是一種行政不作為
- [ 06-17]“不作為”錦旗該不該送
- [ 06-17]送“不作為”錦旗是信訪不信法的升級版
- [ 06-17]杜絕送不作為錦旗被行拘的治本之策
- [ 06-16]“不作為”錦旗是一劑什么“藥”,?
- [ 06-16]對“送不作為錦旗被行拘”不要急于定性
- [ 06-16]“不作為”錦旗收下又何妨?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quán),,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