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被紅衣女子揪打視頻截圖
這兩天,一段“平和女子暴打初中生”的視頻在網上瘋傳,。視頻中,,2個女子對一名初中女生踢打搧耳光,還不時嬉笑,,同伴在旁邊拍攝,。據悉,被打女生阿花(化名)是平和廣兆中學初二學生,,事發(fā)地在平和小溪鎮(zhèn)高南橋附近,。2個打人者都是小溪鎮(zhèn)人,未滿18周歲,,其中1人懷有身孕,。(5月19日《海峽都市報》)
誰在懷孕少女內心播下了暴戾種子?
晴川
“只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便恨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這位快做媽媽的少女,拳頭里彌漫著如此強烈的暴戾之氣,,讓人膽顫心驚,,倒吸涼氣。所謂養(yǎng)不教父之過,。人們在慨嘆之余,,將矛頭直指家庭教育也順理成章。但種下暴力種子的,,又豈止是父母,?
在這起暴力事件中,有兩個問題難以繞過:其一,,十幾歲正是讀書的花季年齡,,義務教育階段尚未走完,何以早早走上了社會,?被打的初二女生,,學校站出來了,可是,,打人者也未成年,,誰又該站出來領回責任?其二,,按照相關法律,,致未成年少女懷孕,不管是否涉及強奸,,也屬違法犯罪,。那么,,是誰讓一個少女變成了準媽媽?一個缺乏自尊的人,,是很難懂得尊重他人的,;一個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將同情悲憫隨手丟棄,,甚至連正常的社會倫理,、善惡美丑觀都發(fā)生顛倒錯亂的人,包括這位嬉笑的少女,,拍攝視頻者以及背后的男人,除了可恨可怕可恥,,更可憐到讓人心疼心酸,。
我國法律規(guī)定,年滿十六周歲的行兇者應承擔相應刑事責任,,未滿十六周歲的則不予刑事處罰,,但民事賠償卻不可免。這是對作為主體責任人的父母監(jiān)護責任缺失的懲罰,。但這樣的懲罰,,值得商榷。一者,,孩子法盲,,責在父母,但更有教育機構的法制教育缺失,、社會大環(huán)境的侵染等因素,;二者,當代社會,,人口流動具有客觀必然性,,甚至父母已經無可選擇。這是社會的欠賬,,按照羅爾斯正義原則,,社會就有責任和義務給予適度補償。這種補償,,有教育層面上的,,也包括經濟方面。板子全打父母,,責任全賴孩子,,是卸責,也是以暴治暴,,不可取,。
空談只會誤事,,反思之外更要有行動。如何補上未成年人的道德與法制教育的短板,,既要著眼當前,,更要立足長遠。于政府而言,,就該從制度層面,,為農村尤其是偏遠薄弱農村的留守孩子提供親情輸送的渠道;于學校,,則必須擺脫“不在學校出事就好”的怠惰思維,,多走進孩子內心,幫助那些迷茫徘徊的孩子走出困境,;而家長,,也應少一些功利心態(tài),多陪陪孩子,,給他們的愛多一點,。人生旅途的空白越多,危險就越大,,遺憾就越多,。如何從思想根源上幫助孩子祛除暴戾之氣,安全趟過青春的沼澤,,這是擺在全社會面前的一道亟需解決的課題,,誰都無權置身事外。
更多:
法律視角外的“多看了幾眼引狂揍”
你傷害了我,,別一笑而過
法律視角外的“多看了幾眼引狂揍”
王軍榮
對于這樣的“毒打”,,公眾無法接受,法律也無法容忍,,對打人者進行嚴厲懲罰,,是必須的,然而,,僅僅是事后的法律懲罰就能夠阻止此類的“毒打”嗎,?審視“多看了幾眼引狂揍”,除了法律視角,,更應該有別的視角,。“多看了幾眼引狂揍”很荒唐,,但卻非個別,。有一種“游戲”叫“暴打路人甲”,即隨機選擇路人,突然圍住別人就是一頓暴打,。玩這種“游戲”的是南京的15名90后,,從2012年2月17日深夜10點至第二天凌晨6點多,他們連續(xù)毆打了三名無辜路人,,導致被害人受傷,。走在大街上,莫名其妙被打了,,竟然是因為對方在“玩游戲”,,這是多么可怕的事。
別人多看幾眼,,顯然不是打人的理由,。但在打人者看來,打得越兇,,越有趣,,可能越興奮。這是種畸形的心態(tài),。然而,這種心態(tài)的形成卻不是偶然的,。打人者還是未成年人,,其中還有一個孕婦。這本身就說明她們早就離開了“教育”,。甚至,,打人者就是個“病人”,她們看起來是“正常人”,,但心理卻是扭曲的,。
靠什么保護被打的學生,挽救那些扭曲的心靈,?這需要學校教育能“守”住某些“問題學生”,,不要自以為是地將其“趕”到社會上去。
建一所學校,,就可以少建一座監(jiān)獄,。這些年來不時刺痛我們的青少年暴力,折射的不但是法治上的欠缺,,更是基礎教育的欠賬?。|南網-海峽導報)
你傷害了我,別一笑而過
高路
最近發(fā)生了兩件荒唐事,,一件是福建2名女子對一名初中女生腳踢,、扇耳光、扯頭發(fā),還不時嬉笑,。警方立案調查后發(fā)現,,被打者是福建一名初二學生,2名打人女子均未滿18周歲,,其中1人懷有五六個月的身孕,。而打人原因竟是,女生多看了她們幾眼,。另一件更荒唐的事是,,湖北十堰一小區(qū)22輛汽車輪胎被扎,警方抓住嫌疑人后,,發(fā)現他的動機竟然是“報仇”,。前幾天,他自己的車胎被人扎了,?!坝腥嗽业能囂ィ揖驮蠹业能囂?!”
兩起事情一個共同點都是無妄之災,。看對方幾眼可能是無心之舉,,哪怕有心,,也可能有善意的和惡意的分別,一個陌生人看另一個陌生人,,她的眼神再怎么惡意也不至于讓對方到勃然大怒的地步,。同樣的,那些個被稀里糊涂扎了車子的人,,他們沒礙著誰也沒惹到誰,,他們何罪之有?犯事的人都把無辜人群當成了出氣桶,。在這樣的邏輯中,,別人做了什么并不重要,我要做什么才是重要的,。打人的人真的是為了那幾眼嗎,,恐怕只是為了宣泄一下自己內心郁結的情緒;而持續(xù)大半個月一連扎了20多輛車的人,,他除了想報那一扎之仇以外,,恐怕還從中找到了破壞的快感。
冤有頭債有主,,哪怕依江湖規(guī)則,,這樣的行為也為世人不齒。別人傷害了你,你再報復別人,,大家聽了這樣的故事,,至少還能表達一下理解和同情,可對這樣的事,,到哪里去尋找“規(guī)則”呢,?正因為它們無厘頭,所以對社會情緒的傷害最大,。因為社會沒有辦法來知道你的憤怒來自哪里,,也不明白你的爆發(fā)點在哪,自然也更無法預防無法來幫助你,,這讓社會陷入不安全感之中,,仿佛周圍充滿了未知數。
你每天奉公守法,,停車的時候唯恐將別人的路攔了,,盡量提醒自己不要離別人太近,不要停在別人的門口,,以免給別人造成麻煩,,可突然有一天,你發(fā)現,,哪怕你謹小慎微,,處處為別人著想,你的車胎還是被人扎了,,你的車身上還是莫名其妙地多了幾道劃痕,原因只是因為某個你不知道的角落里,,有一輛車被扎了,,車主遷怒于你,或者他哪天心情不好隨手這么一劃,。這會動搖一個人對社會的基本信念,,這跟告訴他“好人未必有好報”是一個道理,遵紀守法,、通情達理一樣不能免災,,那么,他還有什么理由再繼續(xù)做好人,,繼續(xù)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呢,?
很多發(fā)生在眼前的事情,單個看它可能造成不了太大的傷害,,幾個女人之間打兩下打不出什么毛病,,可若干年后回頭看,就會發(fā)現,其實,,每一次行為的發(fā)生都深刻地影響了社會的心理和行為,。每一次對常識的顛覆,都會打破社會固有的平衡,,最終都可能釀成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
很多底線是不能碰到,要不然,,社會的信仰體系就會崩塌,,而每個人都會深受其害。我們都不應該小看了這種行為的危害性,,否則有一天我們都會被烈焰灼傷,。(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