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昨日閉幕,每年會后的總理答記者問都是“重頭戲”,??偫泶鹩浾邌栣尫攀裁葱盘?、給國人怎樣的信心,,歷來備受關心,。看完今年李克強總理答記者會,,中國是不是出現(xiàn)通縮和中國是不是最大經濟體兩個問題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 面對“被通縮” 我們有應對 有媒體記者問總理:中國已經進入通貨緊縮,也有一種說法說中國是通貨緊縮的輸出國,。對此您怎么看,? 總理回答說:關于通貨緊縮,,國際上對這個提法有多種解釋,,比較一致的是一個國家的物價綜合水平持續(xù)出現(xiàn)負增長,我們國家CPI或者說物價總水平1月份是正增長,,2月份還比1月份同比更高,,所以不能說中國已經出現(xiàn)通貨緊縮。至于中國現(xiàn)在的物價總水平比較低,,并不是中國向世界輸出了通縮,。我們是被通縮,舉個例子,,去年我們進口了3.1億噸的原油,、9.3億噸鐵礦石,量是增的,,但價格下來了,,主要是因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對這種“被通縮”,,我們有應對,,也有進一步準備,當然我們更希望世界經濟能走出低迷,,實現(xiàn)復蘇,。 我認為總理對中國通縮的判斷是清醒而準確的,中國確實還沒有走入通貨緊縮的發(fā)展僵局,。雖然PPI和CPI水平持續(xù)低水平,,但畢竟一、二月呈正增長,,且開始有好轉趨勢,,困難也在可控范圍之內,。 正如總理所言,我們是“被通縮”,,因為中國經濟對外聯(lián)系不斷加強,,許多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進口,CPI,、PPI持續(xù)雙降多時,,與國際市場上原材料和初級產品價格下降有很大的關聯(lián)。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國際市場原油,、礦石、金屬等基礎性產品價格持續(xù)下降或在低位震蕩,,國內資源產品也在下降,。比如開車的人會明顯感覺到油價下跌,這在很大程度上拉動物價指數(shù)下降,,尤其是PPI下行,。PPI對CPI具有傳導作用,即生活資料出廠價格變化直接影響CPI的變化,;生產資料出廠價格的變化,,直接引起生產消費品的企業(yè)生產成本的變化,間接影響CPI變化,??傊琍PI下行導致CPI下行,,通貨緊縮壓力增大,,這是一個由國際外部通縮傳導給我們的通縮,是被通縮,。 政府顯然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正回購操作,,并實實在在地降準或降息,,就是意在維持中性偏松的貨幣環(huán)境,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從貨幣供應量看,“通貨”并不緊缺,,只要資金寬松,,貸款增長較好,即確保資金流入實體經濟,,而不是在體內封閉循環(huán),,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物價持續(xù)下行的空間就不會太大,,持續(xù)的時間也不會太長,斷言中國進入通貨緊縮有失依據(jù),。 就算中國有適度的通縮,,也并非完全是壞事,適度通縮給政府騰出了宏觀調控的空間,,諸多政策因為沒有通脹壓力反而更容易執(zhí)行,,所以應該抓住這個機會,,加快改革,,盡快調整結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在效率上多做文章,,以優(yōu)化經濟質量,。比如推進資源類價格改革,,理順資源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緩解供需矛盾,,這可謂正當其時,。 所謂轉型,其實是解決需求不足的問題,。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提振市場信心,,低通貨無疑是很好的切入時機,這既是防通縮的辦法,,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當然,,拉動消費不能光靠推出一些優(yōu)惠的消費項目,刺激有效需求是個系統(tǒng)工程,,尤其是需要落實完善社會保障,,提高個人所得稅征收起點,,建立良好的工資增長制度,這樣才能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要舍才有得,,放水才能養(yǎng)魚,不要讓人民守著錢不敢花,。 |
相關閱讀:
- [ 03-09]讓“創(chuàng)客”引流經濟活水
- [ 03-09]腐敗分子是經濟增長“癌細胞”
- [ 03-08]經濟新常態(tài)為傳統(tǒng)產業(yè)轉型升級提供強勁動力
- [ 03-06]創(chuàng)客正在創(chuàng)造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未來
- [ 03-04]入見義勇不能只是經濟“補丁”
- [ 03-02]中國經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 [ 03-02]央行降息可刺激經濟但作用有限
- [ 02-14]打通“最后一公里” 確保重大經濟決策落地見效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