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大對統計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不能只把板子打在基層統計人員身上,,對失信企業(yè)不能只是列入“黑名單”就完事,。在加強對堅持實事求是的統計人員的保護的同時,要讓造假的受益者付出付不起的代價,?!?/p> 據新華社報道,湖南省在全國第三次經濟普查中抽查發(fā)現,,一些基層單位普遍存在統計造假行為,,如5.8億元的產值上報為44億元,1.1億元的主營業(yè)務收入上報為7.8億元,;停產的,、未投產的、被兼并的,,甚至連地址都找不到的企業(yè),,還在上報“產值”;一些部門分解任務,,偽造資料,,“指導”企業(yè)上報虛假數據,等等,。(相關報道見07版) 此次查處和披露的案件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涉及單位多,發(fā)現和查處的各種類型的違法單位,,都不是一個兩個,,而是分別占了一定比例。二是違法的類型并不單一,,既有虛報夸大數字,,也有無中生有,編出不存在的企業(yè)單位,。這些情況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統計弄虛作假發(fā)展到如此程度,令人觸目驚心,。 統計是人類認識社會,、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統計數據反映社會經濟發(fā)展,,對宏觀微觀領域的決策至關重要,,且與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統計數據失真不僅給決策帶來重大偏差,,也會影響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早在30多年前,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就對在統計上弄虛作假行為作出明確的處罰規(guī)定,。政府統計系統每年開展統計執(zhí)法檢查,都查出和查處了各種統計違法案件,,但統計違法行為不僅依然存在,,而且在一些地區(qū)幾乎肆無忌憚。必須針對統計造假的根源,,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以凈化統計環(huán)境,,遏制住弄虛作假的勢頭,。 從統計造假的根源和動機分析,一是緣于錯誤的政績觀和考核體制,。盡管各地區(qū)地理位置不同,,資源稟賦不同,功能定位不同,,但經濟增速都是一個反映政績的硬指標,。山西省太原市去年經濟增長3%,如果數據沒有水分,,至少應該肯定黨委政府和統計部門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但太原市長耿彥波就明確表示,這是一份令人羞愧的成績單,。在考核的指揮棒下,,很多地方領導都有這樣的思維。 二是弄虛作假受益者的代價過低,。統計數字反映的是地方,、部門領導的政績,并不是統計部門的政績,。一些造假的直接受益者往往不是直接的造假者,,但地方領導卻決定著統計部門和業(yè)務部門負責人的烏紗帽。所以,,直接參與作假的往往是具體統計人員或部門的具體業(yè)務人員,,即使被查出,受到處理的往往只是具體業(yè)務人員或業(yè)務部門的負責人,。三是統計工作的難度在加大,。由于單位多、變化快,,統計力量及技術手段有限,,搞準統計數據、統全統計單位的難度加大。 治理統計造假頑癥,,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要改進政績評價標準和干部考核機制,。一個地區(qū)發(fā)展的好壞,,不能光用數字說話,而應該更多地深入社會,、深入群眾,,多聽基層的反映和群眾的呼聲。其次要完善統計體制,。在成立了垂直的調查隊系統之后,,各地方統計局仍隸屬地方政府,且負責GDP,、工業(yè),、商業(yè)、投資等重要專業(yè)統計,。在體制改革難以到位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實行統計負責人調動必須經上級統計部門同意的制度,防止統計人員因堅持實事求是被打擊報復,。 要加大對統計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不能只把板子打在基層統計人員身上,對失信企業(yè)不能只是列入“黑名單”就完事,。在加強對堅持實事求是的統計人員的保護的同時,,要讓造假的受益者付出沉重的代價。同時,,要加大數據質量控制和改進技術手段,。在大數據日新月異的今天,要充分運用互聯網,、電子交易平臺,、衛(wèi)星遙感、射頻技術等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產生的海量數據,,以有效防止和避免人為干預的情況發(fā)生,。在保護企業(yè)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應大力推進統計數據開放與公開透明,,將統計指標的口徑范圍,、計算方法、匯總及推算過程等公開公示,,使其置于全社會的監(jiān)督之下,。 |
相關閱讀:
- [ 02-15]剎住統計造假必須依法治官
- [ 02-15]“統計造假追刑責”何時邁出第一步
- [ 09-16]統計造假背后有多少“故事”
- [ 09-05]打破GDP統計怪圈深化干部考核改革是關鍵
- [ 07-16]統計裸官之后關鍵在于公開
- [ 05-28]改進統計平均工資別像“小腳女人”
- [ 04-11]“飯局減半”的統計被注入了多少水分,?
- [ 02-25]69城房價上漲是“一頭熱”的統計報告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