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越來越近了,。新春佳節(jié),聚會頻頻,。曾經,,穿新衣、走親戚,、拿壓歲錢的過年方式是大家最盼望的,。如今,許多單身的“80后” ,、“90后”們反映,,回到家里,團圓的喜悅與生活的焦慮并存,,別人見到第一面都會問:“年齡不小了,,找對象了嗎?工作怎么樣,?收入呢,?”特別是父母一遍一遍不停地嘮叨個沒完沒了。面對這樣的場面,,不少“80后”感嘆:過節(jié),,怎么就成了“過劫”?(1月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年關年關,,年年過關,,過年就是一次無畏的闖關。過去,,人們的年關是欠債,、吃不上飯的物質關,而如今,,在社會轉型期,,在80后、90后的年輕人身上,,則是沒臉過年的年關焦慮癥,,尤其是一輪輪的“春節(jié)大拷問”更加重了年輕人的社會陣痛感。因此,,“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變成了“每逢佳節(jié)最怕問”,,怕問啥呢?“找對象了嗎”的逼婚逼戀愛,,“工作怎么樣”的刨根問底兒,,“收入如何”的待遇隱私扒底,無不像匕首一樣擊中年輕人的痛處,,于是,,年輕人要么被逼說謊,,要么左支右拙、言辭閃爍的狼狽不堪,。無怪乎不少“80后”感嘆:過節(jié),,怎么就成了“過劫”? 其實,,問者和被問者都是年關焦慮癥患者,。長輩四鄰問詢,是一種關心,,對此,,無可指責,?!拔也粏栒l問呢,我不管你誰不管你,,你給別人2萬塊錢別人也不管你”,,這是常聽見的父母遭遇子女反感后的聲音。之于年輕人,,在“孩兒立志出鄉(xiāng)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或者“事業(yè)無成誓不還”的傳統(tǒng)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下,都渴望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現(xiàn)實的冷酷讓豐滿的理想骨感而可憐,古時的“近鄉(xiāng)情更怯”貼切反映出當下年輕人的心態(tài),。要知道,,子女的戀愛結婚乃至生子是父母的“義務”,他們有著天然的使命感,,自然,,少不了對子女的狂轟亂炸式“嘮叨不止”,而子女也感受到了父母乃至親戚四鄰的壓力,,外在社會壓力和內在家庭壓力讓年輕人過節(jié)成“過劫”,。 再進一步講,拷問里的年關焦慮癥,,其實,,是中國式人生的縮影。有外國人質疑中國人活得累,,父母自從懷孕開始,,就準備胎教;孩子出生后,,為上哪個幼兒園操心,,為吃什么著急;上了小學,開始為孩子的學習不辭辛苦,,上培訓班,,直到上了大學,然后為孩子的就業(yè)想盡千方百計,,工作了吧就又操心什么時候結婚,、對象家庭如何等等,甚至子女的生子育女都要受到父母的嚴厲問責,。終于,,歷經千辛萬苦,懷孕了,,于是,,又走入了下一個中國式忙碌、勞累的人生循環(huán),。 在文化層次,,這里還有父母長輩的傳統(tǒng)價值觀與現(xiàn)代子女的新式價值觀沖突,上一代人的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的理念,,遭遇了活出自我、追求個人價值的新觀念,;父母的大包大攬的“家長式作風”,,遭遇了追求個性、自由灑脫的新追求,;甚至父母長輩的家族理念,、面子要求,與子女的“我為自己代言”,、活著舒服就好的幸福觀念也有沖突,。 在拷問中,父母與子女的價值觀相左,,但父母操的心和子女的壓力一樣多,,戳在彼此的痛處,卻又相互溫暖,,一樣的年關焦慮癥,,一樣的通往幸福終點站的期待,這一段中國式人生,,透出來的不只是中國式焦慮,,還有家庭溫暖、責任在傳遞,。 |
相關閱讀:
- [ 12-09]朝三暮四折騰春節(jié)假,,實在沒意思
- [ 12-08]春節(jié)假期民意調查不能只有“是”與“否”
- [ 12-08]征求春節(jié)假期意見的進步與局限
- [ 12-08]春節(jié)放假不應糾結于除夕上
- [ 02-13]對春節(jié)式漲價 要敢于和善于說“不”
- [ 02-12]新媒體時代的春節(jié)文化
- [ 02-08]“春節(jié)賬單”不必吐槽,,“黃金大劫”有往有來
- [ 02-08]節(jié)日反腐不能忘了嚴禁“春節(jié)送紅包”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