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學會前會長顧明遠在參加第九屆亞洲比較教育學會年會上表示,全國執(zhí)行高考新方案,,2017年英語將不再參加統一高考,,一時引發(fā)議論紛紛。 需要指出的是,,顧明遠先生是前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他所表達的內容,并不是來自官方的信息,,而只是民間(或者說更多接觸到官方信息的民間)的看法,,其所說的,與此前其他一些專家表達的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基本上傳遞了高考改革的思路——即減少科目,、文理不分科,、英語一年多次考,。 目前的高考改革思路,還主要集中在科目改革,、計分方式調整上,,并沒有觸及高考改革的實質。這可能無法解決當前存在的應試教育問題,,還可能出現新問題,。 有不少專家和社會輿論把英語不在統一時間考試,稱為退出高考,,這是不負責任的解讀,。退出高考的說法完全錯誤,即使這樣實行,,不放在統一時間考,,高考英語還是要考。而社會化考試,,從目前的情況看,,只是形式上的,,而非實質上的。 英語不在統一時間高考,,不論是計最高的成績進總分錄取,,還是計等級由各校提出等級要求,都沒有做到社會化考試,,讓英語回歸本質,,也無法減輕學生的負擔。計最好一次成績進總分投檔,,是從以前一考定終身轉變?yōu)槎嗫级ńK身,;而高考英語計等級,高校在錄取時提出英語等級要求,,也不可能如大家想象,,就降低了高考英語的地位,在集中錄取制度框架下,,教育部門要按一定的規(guī)則集中投檔,,如果一本院校都提出英語等級要求為A,那些英語為B的學生就無緣一本了,,而這些學生以前還可以通過其他科目把英語分數拉上去,。仔細分析,會發(fā)現這種改革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包括出現更嚴重的應試傾向,,薄弱學校不重視不計分數的科目(因為各地會以計分科目分數劃一本線)、農村學生進名校更難(英語等級低)等等,。 很顯然,,問題出在集中錄取制度上。我國高考制度最主要的問題,,不是考試,,而是錄取——用高考成績作為唯一錄取依據,由教育考試部門制定統一的投檔,、錄取規(guī)則投檔,,把所有學生納入一個評價體系,但回顧過去10多年的高考改革,,對集中錄取制度改革甚少,,總是在科目改革上做文章。 真正的社會化考試,,應該是學校自主認可考試成績,,學生自由報考。進一步說,,只有高校實行自主招生,,才有考試社會化的可能,。 包括顧會長在內的很多專家,還把高考視為指揮棒,,希望改革高考制度,,對基礎教育起到更好的指揮棒作用。不得不說,,這種指揮棒思路,,對高考改革是很危險的。高考改革的核心,,應該是淡化高考指揮棒作用,,把考試的地位從以前主導中學教學、大學招生,,轉變?yōu)闉橹袑W教學評價和大學招生服務,。 這就要求實行學生和學校雙向選擇的高校自主招生,如果能實行高校自主招生,,各校自主提出對申請學生的學科和成績要求,,也就是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為中學開展多元教育,,拓寬了空間,。但遺憾的是,我國目前設想的高考改革,,都不涉及或很少涉及打破集中錄取制度,,都繼續(xù)把高考作為指揮棒,并不想撼動指揮棒的地位,。 國家教育規(guī)劃綱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都提到要推進考試招生相對分離,,這就要求打破“教招考一體化”的格局,徹底治理考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才學什么的應試教育,,做到教招考分離——中學按照自己的育人目標,自主教學,,大學按照自己的培養(yǎng)目標,自主招生,,考試則完全社會化,,由學校自主認可、學生自主參加,。只有如此,,我國基礎教育才能從教招考一體化中走出來??梢哉f,,國家層面已經看到問題所在,,也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可是具體落實卻發(fā)生了偏離,,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提到的減少科目,、文理不分科、英語一年多次考等改革,,都要和考試招生分離結合起來,,才能起到改革的效果。 熊丙奇(上海 學者) |
相關閱讀:
- [ 04-21]高考改革需要一場公開討論
- [ 04-21]高考改革要謹慎決策,,不能重蹈覆轍
- [ 03-20]高考改革的重點是尊重學生選擇權
- [ 03-10]不走“三路”是高考改革的根本指針
- [ 03-10]高考改革豈能不分文理科,?!
- [ 01-17]高考改革“開弓沒有回頭箭”
- [ 01-17]高考改革要實現減負與公平
- [ 01-16]高考改革必須體現“更公平”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email protected]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